自年初以來,美元累計跌幅已接近6%,成為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最疲軟的資產之一。
4月14日,美元指數在亞洲交易時段跌至99.34,日內跌幅達0.5%,連續第五個交易日下挫,創下去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場拋售風暴的導火索直指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反復、美聯儲的模糊立場,以及市場對美元資產信心的動搖。
美元資產大拋售
3月底以來,特朗普政府多次調整關稅政策徹底動搖了投資者對美元作為避險資產的信心。
美國金融市場正遭遇“股債匯三殺”:上周,標普500指數單周振幅超10%;30年期美債收益率飆升至4.87%,創2001年以來最大單周漲幅;美元指數跌破100這一關鍵心理關口。
4月14日,美國國債收益率全線走低,目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為4.469%,下跌0.53%。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當周,全球投資者自去年10月以來持續增加美元空頭頭寸,美元波動率指標仍處兩年高位。
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也削弱了美元的吸引力。亞特蘭大聯儲的GDPNow模型預測,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增速為-2.8%,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的最差表現。3月PPI(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僅增長2.7%,遠低于預期的3.3%,環比更是下降0.4%,凸顯經濟動能不足。
美國勞工部4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2.4%,低于預期,通脹已出現緩和跡象。
特朗普此前已多次敦促美聯儲降息,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不為所動。
美聯儲內部已就應對關稅沖擊形成共識,多位官員明確表示,不會將降息作為對沖貿易風險的“保險工具”。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尼爾·卡什卡利近日表示,“美聯儲的職責是控制通脹,而非直接干預貿易政策。”
不過,目前市場對美聯儲年內降息3次的預期升溫,利率期貨顯示首次降息或提前至6月,這直接打壓了美元作為高息貨幣的吸引力。
美元頹勢或延續
面對美元的系統性拋售,華爾街主要投行罕見地達成共識:除非貿易摩擦迅速和解,否則美元難現持續反彈。
高盛認為,當前美債收益率上升與美元走弱背離的現象,源于美國關稅政策正削弱美元的兩大傳統支撐:一是企業利潤率受壓——關稅削弱本土企業定價權;二是內需動力減弱——消費者實際收入下降拖累經濟基本面。這種雙重沖擊打破了“美債收益率上行通常伴隨美元走強”的傳統邏輯。
荷蘭國際集團(ING)外匯分析師Francesco Pesole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元仍然“極易”遭到進一步拋售。“目前美元暴跌已成為‘拋售美國’的晴雨表”。
德意志銀行外匯研究全球主管George Saravelos在一份客戶報告中寫道:“市場正在重新評估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結構性吸引力,并正在經歷一個快速去美元化的過程。當下,沒有什么比美元和美債市場的持續崩潰更明顯的了。”
Evercore ISI則警告,當前局勢堪比上世紀70年代的“尼克松沖擊”,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霸權地位正面臨歷史性考驗。
摩根大通策略師團隊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我們對美國股票等風險資產保持謹慎,預計短期呈區間波動。若與中國、歐盟等重要貿易伙伴的談判缺乏實質性進展或美聯儲貨幣政策支持,美元資產當前任何技術性的戰術反彈都可能是曇花一現。”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盧伯樂(Luca Paolini)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關稅消息傳出后,美元大幅下跌,這與傳統的經濟理論相悖。“我們認為,這種走勢是合理的: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不斷上升,迫使美聯儲采用更激進的寬松政策,而根據我們的模型,美元目前仍被高估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