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汽車業變革 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高階智駕發展提速 AI汽車安全邊界亟待明確
來源:經濟參考報2025-04-03 07:41

當前,全球汽車行業正在經歷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深刻變革,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市場驅動的穩定發展階段。新形勢下,如何繼續夯實穩固新能源汽車發展基礎,積極推動汽車行業下半場智能化發展?近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論道技術新突破、尋找新方向、構建新模式、挖掘新動能,助力汽車產業變革,護航中國車企“出海”。本期汽車特刊推出本屆論壇的特別報道,以激發更多思考。

“AI驅動將成為未來車企的底層競爭力。”3月28日至30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舉辦,與會嘉賓圍繞全球及中國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等領域展開深入探討,其中AI汽車產業進展及趨勢成為業內關注焦點。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智能汽車的不斷演進,汽車產業正從電動化逐漸走向AI驅動的質變階段,高階智駕發展提速。不過,由此帶來的AI誤判風險、數據隱私保護等安全問題亟待解決,這也是行業深度發展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AI推動汽車加速智能化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目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前沿AI技術正在迅速向新能源汽車滲透,推動汽車產品加速智能化。汽車產品、汽車企業、汽車產業都正在被AI重新定義,AI驅動將成為未來車企的底層競爭力。未來幾年新售出的乘用車中基礎智能化功能有望全面普及。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L2級輔助駕駛及以上新車滲透率達到55.7%,其中具備領航輔助駕駛(NOA)功能的新車滲透率達到11%。隨著高階智駕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生產,10萬元至20萬元車型成為高階智駕滲透的主力市場,今年城市NOA有望迎來商業化拐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判斷,如果Waymo在美國的業務順利推進,百度在武漢的運營持續向好,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企業也穩步發展,那么今年有望迎來無人駕駛領域的“ChatGPT時刻”。然而,要實現無人駕駛的規模化普及,還需要更長時間。預計到2030年,全球約10%的新車將具備L4級能力。

“汽車在AI布局中進入了全新的智能化階段。”深藍汽車軟件開發總經理蘇琳珂介紹,2015年開始,行業經歷了從油到電的能源供給變化;2020年起,許多車輛配備了L2級自動駕駛,比例不斷提高;2025年,包括長安汽車在內的企業開始推出“智能平權”“智駕平權”的概念,全系車型都將配備L2.5級以上的自動駕駛功能,不久的將來L3級自動駕駛也將面向更多消費者推廣。

供應商迎來更多機遇

AI催生應用場景“全面開花”,也給相關汽車供應商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軟硬件協同能力和產業鏈協同創新成為業內專家的共識。

“汽車未來將從多個獨立交互的控制器逐漸走向AI中央大腦,實現端到端的思維和整車統一控制,達到性能最優。汽車將從移動空間演變為社交生命體,成為第二職場、第一家園、第三生活空間。”蘇琳珂認為,這一轉變也為供應商帶來新機遇。

天馬微電子中國車載業務總經理劉金權認為,隨著智能系統、智能座艙、智能交互、智能網聯和智能駕駛等技術的成熟,車內環境催生了豐富多樣的應用場景,包括柔性顯示、便攜顯示和懸浮顯示等。顯示產品在智能化或者AI生態驅動下發生了非常多深刻的變化。

科大訊飛智能汽車業務高級副總裁李展眉表示,2025年汽車產業智能化的競爭將異常白熱化,大模型參與各領域的價值也將持續提升。“今年新上市的新車智能化占比普遍超過60%,另外全品牌、全產業鏈、全方位的競爭也席卷了整個行業。”他特別提到,智慧聲場(傳統音響的AI化升級)也正成為行業重要的亮點。

中興通訊副總裁、汽車電子總經理古永承表示,2025年開始,智能化正在加速下沉普及。

古永承認為,需鼓勵OEM廠商與ICT企業聯合打造業界領先的智駕座艙大模型方案。數據的有效獲取和安全高效利用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建議車企和供應商改變過去單打獨斗、大包大攬的技術開發模式,走向開放合作和產業分工。例如車廠可與ICT企業合作共享數據,以“算力換技術”,真正實現供應商和主機廠的相互補位、相互共創,在實踐中形成統一的標準,做到價值的最大化。

“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人工智能技術最為廣闊而且關鍵的應用場景之一,在汽車智能化轉型的關鍵節點,軟硬件協同能力和產業鏈協同創新已經迫在眉睫。”普華基礎軟件副總經理兼戰略研究院院長張曉先表示。

安全邊界需進一步明確

在汽車智能化發展勢頭強勁的同時,安全問題也成為行業必須直面的核心挑戰。無論是用戶、數據和隱私安全問題,還是防止自動駕駛中AI誤判和誤操作等帶來的安全風險,業內人士表示,隨著AI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深度應用,這些安全邊界問題亟須行業共同深入探討并進一步明確。

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看來,多模態大模型作為端到端算法的基座模型可以賦能高階自動駕駛技術,但還要解決大模型的安全可靠性問題。同時,L3自動駕駛需要盡快解決相關法律法規問題,L4級自動駕駛需要積累經驗循序漸進,暫時不宜提全民自動駕駛。

張曉先指出,在面向AI的時代,用戶、數據和隱私安全問題將更加突出,所以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統需要提供更加嚴格的安全機制,包括數據加密、訪問控制、隱私保護等,同時還要支持AI的邊界管理能力,確保AI功能的合規。

“隨著AI越來越能自主決策,如何防止AI誤判和誤操作對車輛和乘客帶來危險?自動駕駛可以通過踩剎車退出,但在座艙等很多場景中,這種限制并不容易實現。這是我們在操作系統層面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中科創達執行總裁兼智能汽車事業群總裁常衡生表示。

蘇琳珂也表示,隨著AI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思考一些包括產業、技術和安全,社會、法律和倫理方面的深層次問題。如何讓AI更好地服務于車、服務于人,構建更加和諧的社會關系,是需要共同思考和推動行業繁榮的方向。

古永承強調,智能網聯汽車的本質仍然是ICT、軟硬件高度耦合的系統,安全是第一要務。他認為,每個汽車從業者都必須把安全作為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在發展新技術、推動產業進步的同時,也要尊重技術發展規律。在追求AI突破的同時重新夯實底層根基,堅持長期主義,才能在智能化深水區建立真正的競爭壁壘。

責任編輯: 鄧衛平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 | 欧美在线精品亚洲综合网 | 亚洲第一Aⅴ天堂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片国产精品 | 一本久久sm热国产斤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亚洲五月天制服丝袜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