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充分肯定了一季度經濟的向好態勢,同時指明經濟回升存在的難點和問題,經濟回升的基礎仍需要進一步鞏固。
券商中國記者采訪和整理了多家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觀點,對會議內容進行了深入學習和解讀。市場人士認為,風急浪高的外部形勢更加考驗政策層對于政策節奏和力度的把握,“經貿斗爭”比拼的是韌性和耐力,以及隨機應變的“后手棋”。與2018年的首輪經貿沖突不一樣的是,如今的中國能更好地用自身的確定性去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
看點一:政策充分備足預案
4月25日召開的會議釋放了一系列積極的信號,市場普遍認為,在“底線思維”下,政策還有很多“后手”。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陶川表示,政策布局呈現明顯的“兩步走”特征。“底線”要穩、要兜牢,重點在存量政策加速,保民生、穩就業、幫企業、化風險;“預案”要足、要“求進”,新工具、新政策、新模式蓄勢待發。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表示,政策層面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有一定認識,在“外部沖擊影響加大”的背景下,宏觀政策對于穩外貿、穩經濟的必要性有所上升,需要“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則表示,本次會議提出“外部沖擊影響加大,要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整體指向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整體政策尤其是財政領域仍要留有余量。從年內看,短期中美貿易摩擦壓力較大,未來可能仍有金融領域的潛在摩擦風險。在此背景下,對于當前經濟存在的挑戰,仍要強化底線思維,保持政策定力,為未來的“極限”場景留有政策余量。
“在政策基調上,著重強調要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扎實做好經濟工作。在當前外部沖擊影響加大的背景下,擴大內部總需求是對沖外部擾動和內部低通脹的最重要抓手,后續政策落地將繼續圍繞這個核心展開。”長城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毅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看點二:“四穩”引發市場關注
會議提出,“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這一新表述引人關注。
汪毅表示,首次提出“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斗爭”,堅持“以我為主”的政策原則,即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為政策導向,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穩就業”放在首要位置,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進一步完善,就業、民生、提高收入等方面的政策落地節奏有望加快。
陶川則認為,會議清晰釋放出“就業就是底線”的信號——不僅將“穩就業”置于“四穩”首位,同時將“增量儲備政策”與“穩就業”并行提及,預計接下來“穩就業”將成為財政政策的重中之重。
同時,政治局會議提出“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財政上將實行對沖外貿沖擊與兜底民生底線“兩手抓”。
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趙偉也表示,會議通稿三度提及穩就業,將就業問題位于“四穩”之首。針對關稅“沖擊”,會議提出“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通稿最后再度強調“要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考慮到近年來第三產業逐漸成為吸納就業的重點領域,從業人員占比上升到48%,會議提及大力發展服務消費亦可緩解當前就業壓力。
看點三: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
會議強調,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對此,汪毅認為,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同時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后續財政政策有望延續“靠前發力”,今年一季度財政加速發力已經比較明顯,二季度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以及一些其他的超常規財政工具(超長國債及配套信貸、化債資金等)也有望繼續提速。在外貿紓困和企業減負等方面,財政可能也將和其他配套政策協同發力。
易峘認為,“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有望推動財政支出繼續擴張。今年一季度廣義財政支出同比錄得5.6%,高于一季度名義GDP增速的4.6%,顯示財政政策擴張對經濟增長形成較強支撐。考慮到美國“對等關稅”落地對出口的影響或將在今年二季度集中顯現,財政政策有必要進一步寬松以對沖外需放緩帶來的潛在影響。
對于貨幣政策,汪毅認為,二季度降準的概率可能更高。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方面,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方向上明確了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幾大領域。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有望對穩內需、房地產紓困、穩外貿和企業減負等當下關鍵環節發揮重要作用。
趙偉分析,預計跟隨形勢變化,貨幣政策會靈活選擇降準降息的時點,以保證增長和預期的穩定性。政治局會議提出“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相關工具或定向滴灌生活性服務業和養老產業,以擴大服務業投資的方式激發消費。
“貨幣政策則更多承擔穩市場、穩企業功能。”陶川表示,會議在貨幣政策方面明確要“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新增“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前期已部署科創再貸款3000億—5000億元、加大消費重點領域低成本資金支持等,預計后續將加快落地。
看點四:防風險和穩市場并舉
會議指出,要持續用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
“在政策整體保持定力的背景下,穩定市場預期,有效激活經濟內生活力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李超分析。一方面要化解內部風險,降低國內不確定性因素以應對外部沖擊,尤其是繼續實施地方政府一攬子化債政策,加快解決地方政府拖欠企業欠款。另一方面要穩定資產價格。
李超分析,樓市、股市、匯市均是重要抓手,在年內美元指數快速下行的背景下匯率壓力緩解,工作重心將聚焦樓市和股市。樓市方面,加快地產構建新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收儲和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助力地產止跌回穩。股市方面,加強“類平準基金”的引導作用。
陶川認為,房地產供需兩端綜合施策,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需求端,參考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涵蓋在內。結合本次會議“盡快清理消費領域限制性措施”表述,可見政策在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方面仍有較強訴求。地方層面已積極響應,4月中旬海南省出臺消費提振方案,全面清理限購措施。此外,“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也與貨幣化安置等需求端政策有關,參照歷史經驗,后續可重點關注PSL變化。供給端,會議指出將加力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商品房收購等存量政策。
排版:劉珺宇
校對:劉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