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對全球加征所謂對等關稅,引發國際資本市場風云變幻,中概股、赴美上市企業也在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綜合采訪與調研發現,不同類型的中概股面臨的挑戰不盡相同。
事實上,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尤其是2022年審計風波后,以央國企為主的大批中概股企業已從美股退市。如今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中,不少已同步實現港股上市。對于此類企業而言,如果后續在美股壓力加大,其將相關資產轉至港股即可,影響存在但相對有限。
不過,對于僅在美股上市的小市值中概股企業,挑戰則相對較大。由于港股偏向大市值公司,小市值公司實現港股上市難度較大,如若美股上市壓力大增,或暫無其他上市板塊可選。
值得關注的是,對于正在備戰美股IPO的企業而言,其上市難度或也將加大,募資規模可能面臨縮水。
面臨“對等關稅”帶來的系列沖擊,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綜合包括投行業務負責人在內的多位受訪人士分析,三條路徑可供借鑒:
①對于有潛力實現A股、港股上市的中概股企業,盡快推動A股、港股IPO。
②中概股企業,在其他交易所上市難度較大的,需做好成為非上市企業的心理準備;倘若后續面臨資金壓力過大等挑戰,可以考慮被收購。
③對于需要海外展業的企業而言,分散布局,降低對美依賴度;如果無法避開對美國市場的較大依賴,可以借鑒光伏企業,赴美建廠,以最大限度規避關稅沖擊。
“對等關稅”沖擊資本市場,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的資本環境也在發生改變,中概股或受到一定壓力。
不過,記者綜合調研發現,對于多數中概股而言,整體影響相對有限。
事實上,目前仍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中,不少已于近年實現港股上市。其中,市值較大者多數已實現A+H股雙重上市。后續如果中概股上市壓力大增,對于此類企業而言,只需將相關資產轉至港股即可。
根據Wind數據,在截至4月17日收盤總市值在150億美元以上的十余家中概股企業中,僅有拼多多一家未在港股上市。
不過,對于僅在美上市的小市值公司而言,一旦在美股環境發生較大改變,可能難以尋得新的上市板塊。
港股本身偏向大市值公司,受“對等關稅”影響,以美元資金為代表的部分外資對中國企業投資或轉向保守,特色并不突出的小市值企業,轉至港股上市的難度較大。而在A股IPO節奏持續性調整的當下,在A股上市更是希望渺茫。
“小市值中概股企業及其大股東,需要提前做好心理預期。如果后續難以維持上市地位,要做好轉為非上市企業的準備。”某券商投行資深人士分析道。
值得關注的是,對于正在籌劃赴美上市的企業來說,關稅風暴對其上市進度與募資規模,影響亦相對較大。
不過,在不同階段的赴美上市企業,目前的策略也不盡相同。
記者了解到,目前赴美上市企業有兩種情況。
對于計劃啟動赴美IPO,但尚未有實質性動作的企業,往往選擇觀望,同時更多考慮港股上市的可能性。
而對于已經啟動IPO進程,尤其是完成備案的企業,則不會輕易放緩上市節奏。比如霸王茶姬,4月17日在納斯達克上市,并未因“對等關稅”的到來而放慢腳步。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由于赴美上市難度加大,A股IPO節奏持續性調整,大量中國企業正在涌向港股。
這從備案情況可見一斑。根據Wind數據,截至4月17日,2025年以來完成美股備案的企業僅約10家,鮮有國內知名企業。與之相對,同期完成港交所備案的企業則多達25家。其中不乏知名企業,比如A股大市值企業寧德時代,餐飲頭部企業綠茶等。
備案受理數據的差距則更為明顯。2025年1月1日—4月17日,美股這一數據僅為5家,港股則多達72家。
不過,當大量企業涌向港股,港股承接力如何值得關注。
“受對等關稅影響,即使在港股,美元資金或對投資中國企業保持謹慎;部分歐洲資金可能也會顧及關稅因素,轉向謹慎。”有券商投行資深人士表示。
投行人士分析,隨著大量企業涌向港股,以及美元資金等投資趨向謹慎,赴港上市企業需要正視兩大現象。
一是發行難度增大,尤其是特色并不鮮明的小市值企業,可能能夠通過上市審核要求,但難以成功發行。二是估值水平或下降,首發融資規模可能縮水。
在關稅風暴之下,中國企業的資本路徑應該如何抉擇?
投行人士認為,從資本市場角度而言,考慮在A股、港股上市,是現實之選。
當諸多企業涌向港股,以美元資金為代表的部分投資人投資趨向謹慎,短期內港股融資規模或相對有限。因此,對于有能力沖刺A股IPO的企業,尤其是已經具備較強影響力的大市值企業,可以著手準備回歸A股。
而對于僅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企業,應盡快推動港股IPO。由于美股、港股估值體系等較為接近,由美股轉至港股上市,進程相對較快,可以先行實現港股上市。
對于在A股、港股等其他板塊上市難度均較大的中概股企業,則需做好轉為非上市企業的心理準備。
而如果企業私有化后面臨較大壓力,當前監管大為鼓勵的并購重組,或為不錯選擇。
此外,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看,投行人士建議企業從三個方面著手調整。
①早做打算,海外布局分散化,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
②通過到東南亞設廠等方式,進行轉口貿易。不過,下一步,轉口貿易關稅壁壘可能同樣較高,此方案的未來可行性尚待觀察。
③赴美設廠,尤其是將項目包裝到美國上市公司中,在美國企業做持股比例較大的股東,以此最大限度規避關稅壁壘。
在某券商投行資深人士看來,光伏產業是布局較早、此番受對等關稅沖擊相對較小者。“以天合光能為例,其在越南、美國等多國均設有工廠。由于海外布局的多元化,所受關稅沖擊相對較小,值得其他行業企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