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4月18日,《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發布,進一步規范證監會派出機構的監管職責,明確派出機構的風險防范和處置責任。《規定》自5月19日起施行。
《規定》明確派出機構主體責任及相應工作機制,證監會黨委加強對派出機構黨委的領導、監督。派出機構在履行監管職責中堅持和加強黨對資本市場工作的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同時,要求派出機構建立健全履行監管職責的內部決策機制,派出機構可以向證監會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咨詢、請求指導。
在監管職責方面,《規定》指出,派出機構根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以及證監會的授權實施行政備案,明確派出機構對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工作的監管職能,將網絡和信息安全、投資者保護、誠信監督和約束等事項納入日常檢查事項,派出機構可以按照規定審理證監會相關職能部門交辦的行政處罰案件。
在風險防范和處置方面,《規定》規范派出機構在涉網絡和信息安全的數據報送、檢查、預警和處置等職責,并擴大需核查的預警信息、風險線索的來源范圍,完善派出機構對于終止上市公司的風險應急處置、信息通報共享、持續監管機制,優化私募基金風險處置機制,要求派出機構開展風險監測預警,按照有關規定加強與地方人民政府在監管、風險處置等方面的協作。
《規定》還授權派出機構可以依法推動相關主體適用先行賠付制度,明確派出機構應當向有關投資者保護機構通報本轄區內可能適用證券特別代表人訴訟程序的案件情況,協助配合有關案件辦理工作。規定派出機構負責支持、配合資本市場科技監管工作,明確派出機構負責建立轄區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相關信息共享機制,授權派出機構開展本轄區內資本市場活動的調查研究,提出政策法律建議意見,明確派出機構負責本派出機構和轄區市場相關輿情信息的依法監測、處置和引導工作,督促轄區經營主體依法建立健全輿情監測及應急處理機制。
據了解,《規定》是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新“三定”規定,對派出機構的監管職責進行相應調整。《規定》此前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證監會表示,各方對《規定》的主要內容表示贊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