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掀起回購潮,今年來總金額超500億港元
來源:界面新聞作者:江怡曼2025-04-17 10:27

近期,港股上市公司回購活躍。

根據Wind統計,4月以來,112家港股上市公司實施了回購,累計回購金額為89.67億港元。與上月同期相比,4月以來實施回購的上市公司數量和總金額分別增長286.21%、171.15%。此外,2025年以來,港股上市公司回購總金額已突破500億港元。

從年內個股回購規模來看,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以192.24億港元的回購金額獨占鰲頭,占港股市場回購總額的40.39%。匯豐控股年內回購金額約104.96億港元,友邦保險、中遠海控、快手等公司則緊隨其后,分別為52.57億港元、17.24億港元、13.31億港元。進一步看,年內有24家港股公司回購金額已超過1億港元。

機構普遍認為,港股回購潮在一定程度上傳遞出市場對港股未來走勢的信心。公司管理層通過回購股票,向市場傳遞了其對公司內在價值的信心,表明他們認為當前股價被低估。

展望港股后市,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表示,盡管市場波動劇烈,但港股的長期機遇依然顯著,尤其是科技和新消費領域。從基本面來看,政策積極引導內資和外資增持A股和港股的趨勢將在波折中延續。

中信證券認為,2025年港股市場或迎來反轉行情。當前港股在全球維度的估值優勢顯著,此外,中資相對外資的話語權大幅提升,特別是在中小市值板塊。投資者預期有望轉向,港股有望獲南向資金持續增配。

華泰證券表示,資金面上,外資持續流入,南向資金買入創紀錄,空頭平倉意愿強。配置上,建議維持啞鈴策略,沿盈利預期上修方向尋找線索,配置科技重估(互聯網/硬件)、創新藥、及高股息中兼具攻守屬性的通信等板塊與行業。

交銀國際證券稱,宏觀不確定因素持續存在背景下,短期風險資產面臨調整。盡管如此,港股市場仍具備結構性支撐。從結構來看,港股多數板塊以內需導向為主。隨著外部環境面臨不確定性,內需政策預計將進一步加碼為港股提供支撐。此外,AI、智駕、機器人等行業的技術升級和進步推動下,后市仍存結構性的主題行情催化。

建銀國際研報認為,年初以來港股領漲全球,但與去年兩輪技術性牛市相比,雖然本輪行情的結構性特征更為明顯,但基本面及成交配合的質量也更高,給后市繼續打開上行空間奠定良好基礎。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 | 在线看免费看国产 |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蜜芽AV中文在线 | 日本欧美性爱网一区 | 日韩a级片视频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