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征收所謂‘對等關稅’的政策對公司直接影響非常有限。”4月10日,針對關稅對經營情況的影響中聯重科方面回應稱。從進出口兩方面來看,2024年中聯重科來自美國市場的營收占比不足1%,從美進口零部件金額僅約1600萬元,占營業成本比例不到0.05%。
近年來,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中聯重科持續深耕全球市場,已建立起高度均衡,極具韌性的全球業務體系,能夠有效應對單一市場政策波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具備顯著的抗風險能力。
2024年,中聯重科在海外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并呈現“多點開花”接續高速增長態勢。目前,中聯重科業務已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收入來源分散、渠道結構多元,形成了“西方不亮東方亮”的區域協同格局。
在全球化運營方面,中聯重科構建起集研發、制造、供應鏈、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全球化網絡,全球業務抗風險能力持續提升。
具體來看,中聯重科在全球設有超過400個海外服務網點,建立了“毛細血管式”服務網絡,海外本土化員工超4400人,能夠精準根據各地政策、文化習慣與客戶需求對接市場,實現高效決策與服務。
制造方面,中聯重科在東亞、南亞、中亞、西歐、東歐、南歐、南美、北美、中東等區域戰略布局11座海外工廠,并配套建設成熟的本地供應鏈體系。同時在全球設立了210多個備件倉,提升了整體供應鏈運轉效率。
在關鍵零部件保障方面,中聯重科持續推進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不斷突破“卡脖子”技術,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超百億元,加快了關鍵核心零部件國產替代進程,構建起覆蓋新能源動力、傳動器、控制器、液壓閥、油缸等在內的一整套新能源領域關鍵零部件產業體系,零部件原裝進口金額占比已經很少。與此同時,部分外資品牌已深耕中國多年,在國內設有合資企業和生產工廠,此類進口環節不受關稅政策影響。
中聯重科表示,憑借“端對端、數字化、本土化”的海外市場戰略,公司打造了高效且靈活的全球組織架構。通過“區域分散+本土化深耕+供應鏈全球布局”的全球化運作模式,公司不僅能有效應對短期的市場不確定性,更將這些挑戰轉化為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優勢,推動公司全球業務的長期、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