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消費電子產業鏈企業正面向證券時報回應“對等關稅”影響。
4月7日,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影響,A股整體調整,消費電子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普遍下跌。
不過,證券時報記者通過采訪產業鏈上市公司、行業專家了解到,此輪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對整個消費電子產業鏈影響有限,蘋果公司有可能獲得美國關稅豁免,因此蘋果產業鏈受影響情況有待觀察。但美國市場中低端消費電子產品可能被迫漲價,而國內及較多新興消費電子市場,因產業鏈企業普遍可實現全球多地本地化交付,因此基本不受該政策影響。
Canalys(Omdia)高級分析師朱嘉弢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從消費電子產品出口美國角度來看,2024年美國智能手機市場格局中,蘋果市場份額約60%,三星約20%,聯想(摩托羅拉)約10%,其他品牌份額較小,主要為TCL、谷歌、HMD等。
根據美國發布的關稅豁免政策,針對電子產品設定了“美國成分≥20%”的豁免門檻,產品類型涵蓋消費電子(如智能手機、AR/VR設備)、通信設備(光模塊、服務器)、工業自動化設備等電子制造全產業鏈。產品完稅價格中,若美國原產部件或技術價值占比≥20%(如芯片、軟件、精密儀器等),就能獲得關稅直接豁免。
“此前類似加征關稅情況,蘋果已申請關稅豁免,但此次‘對等關稅’對蘋果產業鏈的影響,還需等待蘋果在申請關稅豁免方面的最新進展而定。”朱嘉弢對記者表示,其他中低端消費電子產品(含手機、電腦、充電器、耳機等)由于其美國原產部件或技術價值占比可能達不到20%,或較難申請到美國政府關稅豁免,這部分產品價格在美國市場或被迫漲價,但美國市場上中國消費電子品牌較少。
在消費電子市場進口方面,朱嘉弢表示,由于征收對等關稅主要考慮原產地,蘋果的生產地大部分為中國,小部分來自印度;三星有中國、越南、韓國、印度等生產地,其他品牌也比較依賴中國生產,因此國內消費電子市場銷售的相關產品產地普遍為國內,絕大部分不涉及對等關稅政策。至于國內消費電子產業鏈所涉及的進口零部件,目前行業進口的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原產地普遍不在美國,而在中國大陸或中國臺灣等,因此受影響也較小。
“其他新興市場也與中國市場類似,可實現本地交付等。”朱嘉弢表示,不過考慮到成本和遷移速度的問題,零售成本將明顯上升,手機品牌有可能會將部分成本轉移至上游供應鏈。
前述專家的分析、判斷,與多家行業企業的回應一致。
4月7日,多家消費電子產業鏈企業正面向證券時報回應“對等關稅”影響。
藍思科技表示,得益于前瞻性的全球化布局和持續深入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公司已構筑起穩健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經全面評估,預計關稅政策變化對整體經營影響非常有限。
據藍思科技財報,2024年海外業務占比58%,其中大部分出口通過國內保稅區完成,天然規避關稅波動風險。針對海外組裝廠的零部件供應,該公司與海外客戶交易采用離岸價或向客戶收取運費交貨到指定目的地,由進口方客戶承擔關稅繳納。
在關鍵原材料進口端,藍思科技玻璃基板采購已形成日本、韓國等為主的供應矩陣,且進口方式為加工貿易保稅進口,不涉及進口關稅。
領益智造也向記者表示,公司位于產業鏈中上游環節,主要產品出口通過國內保稅區完成,有效規避關稅風險,具備消化供應鏈波動的強大能力。
另外,在國際化布局方面,領益智造在全球擁有58個生產及服務據點及8個精品組裝基地,包括土耳其、巴西、印度、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全面實現本土化運營、產品全球化交付。2024年領益智造海外基地整體收入快速增長,未來海外業務將逐步提升盈利能力,形成海內外雙循環、雙領先的業務格局。
立訊精密也表示,所謂“對等關稅”對公司影響有限,一方面,在全球經濟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公司始終將風險控制前置到戰略決策中,通過多元化客戶結構、全球產能布局和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降低單一市場波動和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另一方面,目前具體稅率、關稅豁免的申報和裁決等情況還不太明確,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電子制造業供應鏈企業中,通常與客戶商定采用FOB模式,供應鏈企業不需要承擔關稅,關稅由進口商(客戶)承擔。
據了解,立訊精密已在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墨西哥、羅馬尼亞等國家與地區搭建產能基地與研發中心,就近服務客戶、提升產品成本優勢,也為靈活配合客戶全球化生產布局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此外,順絡電子、華勤技術、道明光學、瀾起科技等多家消費電子產業鏈公司,均表示對公司影響較小,普遍稱目前公司產品在美國市場所涉業務占比較小。道明光學同時表示,該公司主要生產原材料也不涉及從美國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