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講故事”到“算數據”: 赴港上市企業迎氣候強制信披元年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鄭萃穎2025-04-07 09:27

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再度升溫。今年3月,藍思科技、京東工業、云知聲、博泰車聯網、安諾優達、云跡科技、奧聯服務等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南山鋁業國際、赤峰黃金、蜜雪集團、江蘇宏信、舒寶國際等在港上市。此外,寧德時代、晶澳科技等也在積極推進港股上市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赴港上市企業將面臨港交所嚴格的ESG信息披露要求。2025年,港交所強制披露氣候信息政策正式實施,成為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需要面對的新挑戰。記者梳理發現,在赴港上市前,企業已經著手布局ESG信息披露工作。

氣候信息強制披露時代來臨

“2025年一季度末,恒生指數較年初上漲超過15%,南向資金成交量占比顯著提升,這有助于企業在港上市時獲得更高估值。此外,國際化融資需求不斷增長、港交所上市要求相對寬松,這些都為2025年港股IPO市場繁榮打下了堅實基礎。”中國銀河證券ESG首席分析師馬宗明說。

與此同時,赴港上市企業將面臨更嚴格的ESG信息披露要求。馬宗明介紹,在上市申請階段,企業需在招股章程中專門設立ESG章節,披露董事會對ESG的監管架構、氣候風險應對策略。上市后,企業應定期發布ESG報告。若發生重大ESG相關事件,如并購高碳資產或遭受環保處罰,企業應立即發布公告,說明事件影響及應對措施。這也是港股“實時披露”要求的一部分。

港交所新規提升了對企業氣候相關信息的披露要求。2024年4月,港交所在其發布的《優化環境、社會及管治框架下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咨詢總結中明確,將氣候信息披露責任提升至強制披露層級,并基于“管治-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及目標”四大核心支柱構建框架。同時,新修訂的《ESG報告守則》于2025年1月1日生效,其要求企業遵循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強化氣候風險與機遇的量化分析,分階段引入針對發行人的強制氣候相關披露要求。

按照《守則》,自2025年1月1日起,所有港股上市公司均被要求強制披露范圍一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以及范圍二的企業購買能源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針對范圍三的價值鏈溫室氣體排放,大型股發行人(指在報告年度前整整一年均屬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成分股的發行人)2025年起被要求“不遵守就解釋”,2026年起強制披露,對非大型股的主板發行人、GEM發行人無強制披露要求。

馬宗明認為,港交所的氣候信息披露要求,強調情景分析、溫室氣體排放等量化指標,此舉旨在提升港股市場與其他國際資本市場的可比性。商道融綠董事長、商道咨詢首席專家郭沛源提示,赴港上市內地企業有必要理解港交所對企業ESG信息披露要求的內在邏輯。“港交所自2012年起推動的ESG信息披露主要是為了服務投資者,其重點關注不同行業關鍵議題的指標披露,尤其是量化數據的披露。企業需避免以傳播為導向‘講故事’,以及忽略披露定量數據。”郭沛源說。

“赴港上市企業應針對氣候議題著重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一方面,逐步建立全面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體系,并在報告中詳細披露排放數據及減排措施;另一方面,系統性評估業務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加強資源使用效率的披露,包括能源、水資源等的使用情況及效率提升措施。”中誠信綠金國際ESG業務總監朱琳琳告訴記者,企業還需在公司治理方面納入與氣候相關的考量,“港交所要求企業將氣候相關績效指標納入薪酬政策的情況進行披露。從實踐來看,企業這些信息的披露還有待加強”。

驅動企業氣候行動升級

馬宗明認為,赴港上市企業應構建適配港交所規則的氣候治理體系,如設立由高管主導的ESG委員會,明確董事會在氣候風險評估、減排目標設定中的核心權責,確保管理層深度參與ESG工作。在減排目標方面,企業可設定短期(1年-3年)目標和長期(5年以上)目標。在企業氣候信息披露過程中,如披露范圍從范圍一、二擴展至范圍三,需要將供應商溫室氣體排放表現納入決策。同時,通過情景分析量化氣候風險,例如極端天氣對產能的影響。

港交所要求恒生大型股公司2025年披露情景分析方法論,其他企業可分階段實施,優先完成范圍一、二核算,利用過渡期政策降低初期成本,確保數據可鑒證、目標可追溯。

在赴港上市前,企業已經著手布局ESG信息披露工作。

3月3日,蜜雪集團在港交所上市,其ESG信息披露工作初步啟動。2024年,蜜雪集團將年度CSR報告升級為ESG報告,發布2023年ESG報告,其中提到公司搭建溫室氣體排放管理體系,通過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盤查,掌握排放數據,有針對性地進行節能減排。但其披露的量化數據指標較少,而且截至目前尚未公開碳減排目標。在蜜雪集團官網公布的公司章程以及公開發布的ESG報告中,記者未看到設置ESG委員會,以及高管在減排目標中的權責。

籌劃赴港上市的晶澳科技在2023年ESG報告中披露了2030年、2050年階段性減排目標,以及ESG三層治理架構,將可持續發展指標與高管薪酬掛鉤,并羅列了2021年-2023年連續三年的范圍一、二、三溫室氣體排放量。2023年晶澳科技綠電使用比例為28%,通過“零碳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實現對能耗、溫室氣體排放量相關數據的管理,建立“供應商社會責任與可持續評估”體系,將碳披露、碳足跡和綠電使用納入供應商考核評分標準,形成從自身減排到產業鏈聯動的閉環。

寧德時代正在推進港股上市進程,企業以電池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為核心,開發“時代碳鏈”系統,實現從礦產開采到電池回收利用的全流程數據追蹤。其2023年ESG報告顯示,寧德時代單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45.6%,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計劃2025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2035年達成價值鏈碳中和。寧德時代在ESG報告中公布了2022年和2023年的范圍一、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排放強度,披露可持續發展管理委員會架構以及將ESG表現納入績效指標。

有的企業ESG評級長期不盡如人意。如3月10日在港交所上市的赤峰黃金,2021年以來其連續保持MSCI的最低評級CCC級。“赤峰黃金屬于采礦行業,涉及議題眾多,且屬于高碳排放、對生物多樣性影響顯著的企業,需要企業重點關注的事項多,聚焦本土業務的采礦企業很難關注這些國際性要求。”勃諾科技ESG研究副總裁關熙子評價道。

記者梳理赤峰黃金過去三年ESG報告發現,該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逐步回應港交所要求。例如,2022年,公司僅完成兩處礦產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能源消耗初步統計及報告工作,2022年9月成立董事會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2023年,披露了公司范圍一、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和排放強度;2024年,公司ESG管理架構更為清晰,將ESG目標責任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新增披露了范圍三排放數據,并對氣候風險進行了識別與分析。

專家認為,企業做好ESG信息披露需要知識、數據和能力的積累,需要以長期視角了解企業的發展過程。例如,螞蟻集團在2021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僅披露范圍一、二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2年披露了范圍三部分排放數據,2023年首次完成范圍三披露。

構建高質量信息披露生態

提升港交所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質量,有助于相關企業更好地與投資者溝通。ESG服務機構妙盈科技發布的報告認為,港股市場對ESG表現優異公司的偏好日益增強,投資者加大了對這類企業的關注。港交所的研究也表明,ESG指數與傳統指數的市場表現相當甚至更優,驗證了ESG因素對港股投資回報的積極影響。

“港股投資者傾向于增持高ESG評級的企業,進而形成由市場驅動的良性循環。例如,蒙牛乳業、中國中免等因ESG表現優異被納入恒生ESG指數,吸引了更多投資者關注。”馬宗明說。

關熙子認為,高質量的ESG信息披露能夠有效提升企業ESG實踐的透明度,幫助投資者了解企業經營表現與長期價值創造能力。

但高質量的ESG信息披露對大量內地企業來說仍意味著挑戰。“比如企業的范圍三排放,數據收集與核算涵蓋供應鏈、客戶使用、廢棄物處理等多個環節,數據收集難度大。”朱琳琳表示,另外在氣候風險情景分析方面,企業需要高質量的數據治理能力,同時要具備建模能力、技術分析能力和對氣候情景的理解能力,“大部分企業并不具備這些能力,因此需要為企業構建ESG信息披露生態。”

馬宗明建議,赴港上市企業可善用政策寬免與過渡期安排。中小企業初期可優先披露范圍一、二排放,暫緩披露范圍三數據,同時通過內部培訓強化團隊對TCFD框架、ISSB準則的理解,減少對外部咨詢機構的依賴。通過供應鏈協同與行業合作,與上下游企業共享減排經驗、數據收集工具,減少重復投入;關注生態環境部“企業溫室氣體信息自愿披露”補貼政策,申請覆蓋部分鑒證與數據采集費用,或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開發簡易氣候風險模型,分攤研發成本。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性做久久久久久 | 一级A爱做片免费观看国产 香蕉精品偷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 日本少妇高潮正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小说区中文字幕 | 亚洲变态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