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財政部將陸續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專家認為,此舉有助于增強上述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也是發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合力的重要體現。為支持特別國債發行,央行可能通過超額續做到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或適時降準等方式平滑資金面。
特別國債注資大行方案揭曉
按照財政部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國債發行有關安排,2025年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共4只,其中2只5年期、2只7年期。在發行時間上,將于4月發行1只,5月發行2只,6月發行1只,其中最早發行的1只將于4月24日招標。華安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顏子琦認為,本次注資特別國債期限集中在5年期和7年期,發行節奏上相對平滑。
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大行核心一級資本是去年財政部提出的一攬子增量舉措之一,也是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具體體現。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此前表示,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經營整體穩健,資產質量穩定,撥備計提充足,按照國際最佳實踐標準,主要指標均處于“健康區間”。
對于支持國有大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廖岷說,這不僅能夠提升銀行的穩健經營能力,而且可以發揮資本的杠桿撬動作用,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進一步加大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為推動宏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振市場信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據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測算,5000億元注資約可撬動4萬億元信貸增量。資本實力提升后,銀行風險抵御能力顯著增強,能為化解房地產債務風險、地方平臺轉型提供安全墊。
發揮政策合力
通過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是發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合力的重要體現。
比如,1998年,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向工、農、中、建四大行注資2700億元。央行通過全面降準5個百分點,為四大行釋放2400億元超額準備金于臨時賬戶,用于2700億元定向發行的特別國債的購入。
“特別國債發行與貨幣政策協同可期。”明明表示,預計專項用于國有大行資本補充的5000億元特別國債的發行工作將快速推進。此外,今年還有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也將擇機發行。
明明進一步表示,為對沖特別國債發行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央行可能通過超額續做到期MLF、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以及適時降準等方式平滑資金面。這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既能保障注資計劃順利實施,又能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形成“資本補充—信貸擴張—經濟復蘇”的良性循環。
從3月公開市場操作看,當月MLF操作凈投放630億元,這是自2024年7月以來的首次凈投放,體現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此外,央行在3月還開展了8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認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需強化協同,發揮政策合力;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實現規模上相匹配和結構上相平衡,在投向領域和政策節奏上形成互補。此外,要加強政策實施的時效性和精準性,加強政策傳導機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