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只松鼠、宇信科技、賽力斯等A股上市公司相繼公告擬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為A股公司赴港上市潮再添幾分熱度。進入2025年,港股IPO市場持續活躍,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潮起,“A+H”上市模式持續升溫。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今年以來共計66家企業向港交所遞表,多數來自中國內地。在排隊港股IPO的企業中,寧德時代、恒瑞醫藥、藍思科技等16家企業已在A股市場上市。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這批A股公司赴港上市背后,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是重要原因。機構人士表示,政策利好進一步助力港股IPO回升,赴港上市熱度有望繼續提升。“A+H”公司的增加將為港股市場帶來更多的資金流入和交易機會,提升港股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
年內43家內地企業赴港上市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剔除失效、撤回、被拒絕和被發回的擬上市公司后,港交所處于排隊中的擬上市公司共計131家,從注冊地來看,近六成為內地企業。從擬上市板塊來看,上述131家企業中有130家申請港股主板上市,1家申請港交所創業板上市。申請狀態方面,128家為遞表“處理中”,3家為“通過聆訊”。
今年前3個月,有66家企業遞表,其中有43家為注冊地址在內地的內地企業,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在業內人士看來,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潮起離不開政策面的鼓勵。從2023年3月31日起,包括《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和5項配套指引在內的制度規則正式實施,更好支持企業依法合規到境外上市,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規范健康發展。
2024年4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其中一條為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
另外,從2018年起,港交所對上市制度進行改革,持續放寬上市門檻,并進一步擴大上市框架,包括:2021年11月降低雙重上市門檻,2022年1月實施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機制,2023年增設特專科技公司《上市規則》并于次年下調特專科技公司上市門檻,以及2024年10月中國香港宣布加快合資格A股上市公司審批流程等。
平安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表示,港交所持續推進新經濟上市制度改革,歡迎企業赴港上市,疊加境內政策加強拓寬企業境外上市渠道,政策利好進一步助力港股IPO觸底回升。
“A+H”上市陣營持續擴容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131家港交所排隊上市的企業中,有多家企業已在A股上市,包括寧德時代、恒瑞醫藥、藍思科技、江波龍、先導智能、三花智控等16家。其中,13家為今年在港交所遞表,“A+H”上市陣營持續擴容。
此外,賽力斯、宇信科技、三只松鼠、納芯微、新奧股份等10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擬在港交所上市,但目前尚未遞表。
例如,3月31日晚,賽力斯公告稱,公司于2025年3月30日召開董事會和監事會,審議通過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議案。公司擬通過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股票,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以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高綜合競爭力。3月30日晚,宇信科技公告稱,公司于2025年3月27日召開董事會和監事會,審議通過擬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議案。此次發行旨在滿足公司海外業務發展需要,推進海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升品牌形象及知名度,提高綜合競爭力。
從上述A股上市公司公告來看,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是其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
“當前部分A股上市公司宣布籌劃發行H股股票并上市的現象,主要反映了品牌業務全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和政策支持國際化三個關鍵點。”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企業尋求通過香港這個國際金融平臺,接觸更廣泛的國際投資者群體,助力品牌國際化和業務海外擴展。而港股市場提供了不同于A股市場的融資環境,包括不同的投資者基礎和更加靈活的融資條件,有助于企業獲得更多的發展資金。隨著中國證監會對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支持措施出臺,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促進了“A+H”模式的發展。
港股IPO熱度有望繼續提升
今年以來,隨著IPO回暖,港股市場也持續活躍。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成交額為14.81萬億港元,日均成交額為2428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
田利輝表示,“A+H”公司增多對港股市場存在結構性影響,能夠提升港股流動性與定價效率,可以優化港股行業結構與競爭力,有望強化國際資本配置樞紐功能。
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兼高級研究員包金剛認為,“A+H”公司的增加將為港股市場帶來更多的資金流入和交易機會,提升港股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并將提升港股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和競爭力,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和資金流入,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魏偉表示,從企業赴港上市后的股價表現看,今年以來,整體“A+H”公司以及近兩年在港股上市的中資企業在港股表現占優,除受AI創新驅動外,還與港股市場資金較充裕這一大背景有關。
“在DeepSeek驅動中國科技資產估值重估以及企業出海的大背景下,赴港上市熱度有望繼續提升。”魏偉認為,一方面,港交所匯聚了眾多高科技稀缺標的,并持續推進新經濟上市制度的改革,為科技企業提供了良好的上市平臺;另一方面,港交所作為國際化融資平臺,為優質企業出海保駕護航。當前港股市場仍處于較好的戰略配置區間,尤其港股科技資產具備中長期的投資價值,AI、消費電子等細分領域的機遇值得關注。此外,政策支持的內需消費領域優質資產的結構性機會也值得關注。后續若港股業績預期兌現,中長期有望繼續支撐市場上行。
瑞銀證券預計,2025年將有逾3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其中大部分是大型A股公司,涵蓋各行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