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索匯率已成為阿根廷的政治敏感話題。
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24日報道,在自由派總統哈維爾·米萊的強勢比索政策和調降關稅、放寬進口限制的策略下,阿根廷進口額持續飆升。
這一旨在抑制通脹的舉措雖初見成效,卻對國家本已匱乏的外匯儲備造成壓力,使經濟暴露于外部市場的沖擊之下。
進口激增VS外儲告急
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3月19日數據,2月進口額同比增長了42.3%(58.64億美元)。其中,今年前兩個月,食品進口同比翻番,超市貨架上的意大利面、巴西面包和烏拉圭黃油日漸增多;太陽能電池進口激增10倍;農用拖拉機采購量增長4倍。
數據顯示,盡管進口額激增,但今年2月仍實現了2.2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得益于能源行業和貿易條件的改善,米萊政府避免了執政以來首次出現貿易赤字。
值得關注的是,阿根廷的中國商品進口量增速領跑,2月同比增幅超100%。隨著商務代表團頻繁訪華采購,通過阿里巴巴等平臺進行的跨境電商交易量呈爆發式增長。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機場的貨運倉庫堆滿了集裝箱”,自行車零售商Tienda Bike的老板魯本·米農德表示,他大幅增加了中國車燈和車包的采購量,并計劃啟動整車集裝箱運輸。“現在海外采購比本地便宜得多,進口手續也比過去簡便無數倍”。
阿根廷政府通過維持比索的強勢、降低關稅、放寬進口限制等遏制惡性通脹的策略成效顯著,但代價高昂。隨著美元外流加劇以及外匯儲備補充停滯,阿根廷抵御外部市場震蕩或比索大幅貶值的能力持續弱化,阿根廷政府的抗通脹成果可能毀于一旦。當前政府正承受巨大壓力,亟需在4月敲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以充實外匯儲備。
赤字危機VS出口紅利
如今,比索匯率已成為阿根廷的一個政治敏感話題,米萊曾多次抨擊那些認為比索升值存在風險的經濟學家為“經濟騙子”。多家零售商因擔憂觸怒總統及本土制造商,拒絕公開談論匯率對進口的影響。
比索升值緩解了價格壓力,但以美元計價使阿根廷商品較他國顯著溢價,同時提升了國民海外購買力。伴隨進口激增,阿根廷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赴海外度假。今年1月,該國旅游外匯支出達15億美元,創歷史次高。
由此,阿根廷自6月起持續呈現經常賬戶赤字,商品貿易順差也從2024年多數月份超10億美元的水平驟降至2月的2.24億美元。“這是嚴格的貨幣管制附帶的損害”,StoneX金融服務集團拉美及加勒比策略師拉米羅·布拉茲克斯·吉奧米指出,“短期看,不斷擴大的經常賬戶赤字對政府維持匯率穩定所需的外匯儲備構成壓力。”
吉奧米表示,許多健康的新興經濟體通過外資流入為經常賬戶赤字融資,但深陷危機的阿根廷幾乎無法吸引外資,亦無國際市場融資渠道。因此,若無經常賬戶盈余,阿根廷政府難以補充幾近枯竭的外匯儲備。目前阿根廷凈負債仍達60億美元。
而面對10月關鍵的中期選舉,米萊依舊承諾避免比索大幅貶值。智庫Equilibra執行董事馬丁·拉佩蒂警告,若守此承諾,“今年將見證商品進口激增及經常賬戶赤字擴大”。
此外,阿根廷政府還將堅持大幅削減數百種商品的關稅及繁瑣的海關監管流程。“我們持續減稅降費以刺激競爭、抑制通脹”,阿根廷經濟部長卡普托本月宣布紡織品關稅下調時表示。
紡織業是阿根廷受保護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該行業吸納全國近1/5勞動力。當地從業者警告,進口激增將導致該行業大規模裁員。但阿根廷政府辯稱,制造商正受益于廉價零部件進口,企業必須提升競爭力。
阿根廷中右翼政府前生產部長但丁·西卡表示,進口增長主要反映消費需求正常化及阿根廷政府取消進口限制,該數據即將趨穩。他還預測,油氣出口快速增長將抵消進口增長,維持貿易順差。
隨著巴塔哥尼亞頁巖區產量提升,阿根廷今年油氣出口順差有望從40億美元增至80億美元。“只要保持貿易順差,就有融資來源”,他強調,“目前尚未出現經常賬戶融資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