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經濟有望在筑底后恢復向好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鄭磊2023-12-22 06:46

鄭磊.jpg

【磊落建言】

在重點領域的改革應包括想方設法將本土創新從科技行業擴展到各個行業,在大力改進教育、激發創新活力、消除不利于創新發生的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著力打造能夠提升創新自由度、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欲望的社會文化。

鄭磊

如果2023年是秋冬,那么2024年就是冬春。冬天已過半,有人已經一腳踏入春天,夏天不再遙不可及。在經歷了繁榮之后,人們往往預期繁榮將會繼續;而在遭遇挫折打擊之后,又容易悲觀泄氣。2023年過去了,很多人在這一年過得不大如意;2024年姍姍而來,我們依然需要用信心面對。

2024年,中國經濟將進入筑底和恢復向好時期,沒必要唱空。但并不是說中國經濟將會出現U型或V型復蘇,中間出現一些波折也在所難免。

在我看來,2024年的中國經濟筑底和恢復的預期,正如乾卦的初爻和九二爻辭,或“潛龍勿用”,或“見龍在田”。“潛龍勿用”對應暮冬,是人生的蟄伏期,也是厚積薄發的階段。對于經濟而言,衰退已經觸底,這是低谷時期,實體經濟的調整接近尾聲。種種跡象表明,與房地產、地方政府債關系密切的金融行業的治理整頓將成為熱點。比如銀行、信托、保險、私募投資等。而股票和債券相關行業如券商、基金管理等,則有機會做大做強,獲得較快發展。“見龍在田”對應初春,是人生軌跡出現上升、嶄露頭角的時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從傳統工業經濟到數字經濟的轉換是一個漫長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關鍵是平衡好破立關系,協調好破立的力度和節奏。“立”主要依靠企業自主行動,“破”更多來自政策作用,大家做好應對顛簸起伏的準備。

加大宏觀逆周期調控力度,財政政策需要更加積極,從中央財政層面加杠桿,統籌地方債務和對擴大消費給予支持;貨幣政策需要更加靈活和寬松,避免短期通縮長期化。在現有管理體制下,宏觀政策出自多門,難度是協調非經濟政策與經濟政策的一致性。如何加強各個政策領域的協調性,及時評估政策效應和糾正偏差做法,是發揮經濟活力的必要條件。

穩預期、穩增長和穩就業,激活經濟活力的關鍵抓手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穩外資外企,另一方面是讓民營經濟在恢復元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壯大。這兩方面說過很多遍了,只有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切實落實相關舉措,才能逐步見效。加強產業層面的對外開放,尤其是面向東盟、拉美、西亞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各種吸引外商投資的政策仍有較大施展空間。

社會預期偏弱的局面要改變,要促進民間投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這與之前的提法基本一致。但是,扭轉民營企業家和投資者的預期,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明確對民營經濟如何看待和對待,需要自上而下地厘清思路,要明確宣示支持民營經濟的政策將長期執行下去。打通經濟循環的堵點,要處理好低效率部門與高效率部門的資源錯配、財政負擔與人口拐點之間的矛盾。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要依靠創新科技,即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新型工業化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經之路,短期看,數智技術是實現它的主要工具。舉國體制在發展路線和目標明確的技術領域,有較明顯的效果。但是,也要看到顛覆性技術主要依靠個體自由發揮為基礎的創新,以及來自基礎科學理論的創新,沒有確定的路徑和方法可循,需要個人和企業善于發現不易察覺的機會,并主動嘗試新事物和充滿創新精神。

創新經濟是充滿活力的經濟,充滿活力的經濟孕育了創新經濟。高度創新活力需要有推動創新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文化。在重點領域的改革應包括想方設法將本土創新從科技行業擴展到各個行業,在大力改進教育、激發創新活力、消除不利于創新發生的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著力打造能夠提升創新自由度、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欲望的社會文化。

2024年的改革主要落力在穩定金融市場運行和預期、穩妥處置金融風險、全面實施穩健審慎的金融監管。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三五年時間。金融供給側改革將率先在銀行、信托、保險、股權投資等領域展開。中國特色的金融首先是守住安全底線,注重金融發展的普惠性,并跟上用科技為金融賦能的發展趨勢和步伐。金融深化改革和開放的重點是提高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作為融資的主要渠道,股市將在2024年有所表現。為解決銀行補充資本金和提升滿足新技術型企業融資需求的能力,金融證券市場可能出現一波上漲,以實現金融安全和服務實體經濟這兩大打造“金融強國”的必竟之功。金融業將淡化精英色彩,提高金融科技含量,逐漸告別傳統金融的經營業態。

2024年,建議投資者仍重點關注科技、大健康、教育、餐飲、休閑娛樂、新型基礎設施、銀發經濟等主題投資機會。驅動消費需要有新意,在健康消費的基礎上,數字消費和綠色消費可能成為新潮流。在新能源車普及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的情況下,發展智能汽車、智能家居、低空交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利于催谷高端消費;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快速消費品仍將繼續恢復。消費的另一個著力點發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的平臺類企業。挖掘消費的潛能和提高投資的效率需要打破信心低迷和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困局。如觀察到打破信心低谷或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實際有效舉措落地執行,市場有可能出現買入信號。

(作者系深圳經濟學者)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特此說明。

責任編輯: 孫孝熙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乱码AⅤ日本电影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1页 | 在线免费午夜国产网站 |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视频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 综合亚洲日本日日摸夜夜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