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柔性微電極植入機器人研發成功。
封單超74萬手,ST賽為連續一字跌停
4月29日早盤,A股PEEK材料、分散染料、碳纖維、減速器、人形機器人等題材大漲。其中PEEK材料表現最搶眼,概念股聚賽龍、新瀚新材收獲“20cm”的漲停板,中欣氟材、大洋生物觸及10%漲停板。
多只股票在發布2025年一季報后股價大跌。ST賽為(300044.SZ)今日再次一字跌停,跌停板封單超74萬手。公司2024年凈利潤虧損5.07億元,連續6年凈利潤呈現虧損狀態。今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虧損0.18億元。該股已連續3個交易日20%跌停,累計跌幅超48%。
此前,公司公告,由于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普冉股份早盤股價跌超13%,公司一季度實現凈利潤0.18億元,同比下滑63.01%;菲菱科思早盤跌超11%,公司一季度實現凈利潤0.11億元,同比下滑68.66%;普聯軟件早盤跌超12%,公司一季度實現凈利潤虧損0.14億元;新金路早盤股價跌停,公司一季度凈利潤虧損0.37億元。
早盤股價觸及跌停的還有未名醫藥、天元股份、茂業商業、洪田股份、華脈科技、廣西能源等。
腦機接口研究又有新進展
據科技日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發腦機接口柔性微電極植入機器人——CyberSense。這臺機器人能像縫紉機穿針引線一樣,將比頭發絲還細的柔性電極精準植入動物大腦,為腦機接口與腦科學研究提供關鍵支撐。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余山表示,現在的植入式電極已經做到比頭發絲還細還柔軟,能大大降低植入創傷和排異反應,但要在豆腐般脆弱的腦組織里精準布線,人類醫生根本無從下手,這時候就需要機器人“主刀醫生”登場,因此高度自動化的植入機器人成為腦機接口領域的核心設備。
通過發揮在智能感知和機器人控制方面的技術強項,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CyberSense。“CyberSense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可植入數量多、空間定位準、時間效率高、使用方便快捷、靈活避讓血管的優勢,有效提高了成功率和植入效果。”CyberSense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秦方博說,CyberSense可適配多種型號的柔性微電極,應用于嚙齒類、非人靈長類等動物的大腦皮層植入。
余山指出,目前,CyberSense已成功支持了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和微靈腦機等研制的多種規格的柔性微電極植入,服務于腦機接口和神經電生理研究。下一步,科研團隊將繼續開發柔性電極植入機器人系列產品,為促進國內腦機接口與腦科學的發展貢獻力量。
產業規模有望超1200億元
腦機接口(BCI)技術是一種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直接通信鏈接的創新方法,它允許大腦直接發送指令給外部設備,而無需經過傳統的神經肌肉通路。這項技術在醫療、康養、教育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已成為全球科技競逐的重要賽道。
根據Precedence Statistics的統計與預測,2023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約為23.5億美元,至2033年將提升至108.9億美元,對應2023—2033年復合增速為17%。而國內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目前僅為10億元左右,預計2040年將超過1200億元,對應2024—2040年復合增速為26%。
腦機接口產業鏈上游為軟硬件設備供應,比如腦機接口芯片、數據庫、相關算法等;中游為腦機接口產品供應,包括腦機采集平臺和腦機接口設備等;下游為應用,涵蓋范圍廣泛。
9股一季度業績報捷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市場已有部分公司參與腦機接口技術的研究,合計概念股數量僅24只。愛朋醫療搭建基于腦電波的采集分析及產品轉化的技術平臺。公司麻醉深度監測儀產品,是擁有自主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目前該產品已上市。
創新醫療參股了博靈腦機、全診醫學兩家科技型企業,博靈腦機是以腦機接口為核心技術的科技型公司。
樂普醫療控股子公司深圳睿瀚醫療專注研發和生產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目前該項業務處于孵化培育階段,
誠益通腦機接口業務主要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個方向。在非侵入式方向,公司現階段主要是持續推進和龍之杰現有康復產品進行融合,實現現有康復產品的功能升級。
盈趣科技主要與客戶InteraXon、廈門北洋瑞恒智慧健康有限公司、天津大學醫學部及海河實驗室等開展合作,研發腦電波監測感應頭帶、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腦機疲勞駕駛監測等產品。
二級市場表現方面,據數據寶統計,截至4月28日收盤,腦機接口概念股今年以來平均上漲0.87%。6股年內跌幅超10%,分別為南京熊貓、狄耐克、湯姆貓、航天長峰、中科信息、佳禾智能。
從業績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9只腦機接口概念股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含扭虧為盈),包括普利特、盈趣科技、北陸藥業、三博腦科、佳禾智能等。以普利特為例,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38.95%。
機構調研方面,今年以來,合計有22只概念股獲得機構調研。調研頻次較高的是北陸藥業、湯姆貓、漢威科技、中科信息、愛朋醫療。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