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創新藥板塊高位回調。
今日,港股創新藥板塊出現大幅回調,板塊指數早盤一度跌超4%,收盤跌幅收窄至2.66%。個股方面,康方生物一度大跌超19%,收盤跌幅收窄至11.83%,三生制藥、云頂新耀、亞盛醫藥、再鼎醫藥、昭衍新藥跌幅均超3%。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創新藥是今年資本市場表現最好的板塊之一,即使經歷今日大跌,港股創新藥指數年內漲幅仍有26.97%。分析師普遍認為一大批創新藥企業預計會在2025年—2027年扭虧,將陸續釋放經營彈性。
引發創新藥板塊暴跌的原因在于一則不及預期的消息。近期,康方生物披露了全球首創雙特異性抗體新藥依沃西“頭對頭”默沙東帕博利珠單抗(K藥)的最新臨床研究結果,引發美股上市公司Summit Therapeutics大跌36%。
不少投資者看好港股創新藥基本面反轉帶來的巨大投資機會,今年以來,跟蹤該指數的相關ETF持續吸金,規模屢創新高。眾多基金經理在一季度加倉港股創新藥公司,不過,也有小部分基金經理認為港股創新藥漲幅較大,選擇了落袋為安。
港股創新藥板塊暫受連累
今日,港股公司康方生物開盤大跌,盤中跌幅一度跌超19%,年內漲幅縮窄至43.66%。
港股創新藥指數早盤跌幅一度超過4%,收盤跌幅收窄至2.66%。港股創新藥中,三生制藥、云頂新耀、亞盛醫藥、再鼎醫藥、昭衍新藥跌幅均在3%以上。
不過,港股創新藥仍是今年表現最好的行業主題之一。在今天大跌后,港股創新藥指數年內漲幅仍有26.97%。成份股中,榮昌生物年內漲幅接近2倍,三生制藥年內漲幅接近翻倍,樂普生物、諾誠健華、信達生物等年內漲幅均超45%。
重倉港股創新藥的公募基金產品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年內凈值漲幅高達64.44%,反超人形機器人主題基金,暫列年內基金業績漲幅榜榜首。位居年內業績漲幅前列的醫藥主題基金還有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永贏醫藥創新智選、諾安精選價值、平安核心優勢等,年內凈值漲幅均超40%。
在被動基金層面,銀華基金、匯添富基金和廣發基金旗下的港股創新藥ETF年內漲幅均超27%,位居ETF年內漲幅前三。
醫藥主題ETF開年以來持續獲得資金凈流入,如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年內獲資金凈流入超20億元,銀華中證創新藥產業ETF、工銀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年內獲資金凈流入均超10億元。
天風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被動醫藥基金規模為1404億元,達到歷史最高值;從份額來看,被動醫藥基金份額為2662億元,環比提升412億份,同樣達到歷史最高值。從醫藥基金重倉持股比例看,2025年一季度末主動醫藥主題基金持倉前三行業分別為創新藥(34%)、傳統制藥(26%)和CDMO(17%),創新藥公司中的百濟神州(A+H)、澤璟制藥、信達生物、康方生物、科倫博泰生物、百利天恒、新諾威等獲主動權益基金持倉提升明顯。
大牛股SMMT大跌36%
上周五,美股上市公司Summit Therapeutics(股票簡稱“SMMT”)收盤大跌36%,盤中一度停牌。
SMMT是近年來醫藥生物板塊的大牛股,2024年取得583.72%的漲幅,在此次大跌前的今年漲幅也翻了一倍。股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SMMT公司此前與康方生物達成了總價值高達50億美元的交易,獲得了康方生物依沃西在美國、歐洲、加拿大和日本等市場的權利。依沃西可用于一線治療PD-L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
有市場人士解讀認為,康方生物最新披露依沃西的一些數據不及此前更為積極的預期,SMMT的投資者此前因對依沃西的數據有較高預期而給予了該公司較高的估值溢價,因此股價出現較大幅度回落。
具體消息來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顯示,康方生物全球首創雙特異性抗體新藥依沃西新適應癥獲批上市,單藥用于PD-L1表達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一線治療。
港股上市公司康方生物進行了自愿性披露并表示,依沃西一線治療PD-L1陽性NSCLC新適應癥的獲批上市,是基于依沃西“頭對頭”默沙東帕博利珠單抗(K藥)的隨機、雙盲、對照Ⅲ期臨床研究HARMONi-2中獲得的顯著的陽性結果,包括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及總生存期(OS)的期中分析數據。
有業內人士表示,盡管PFS數據亮眼,但是OS數據未達預期,或是引發資本市場劇烈波動的重要原因。
另有投資人士認為,中國研發的抗癌新藥首次在數據比對中擊敗了全球藥王,只不過最開始市場預期的是大幅領先,而初步數據顯示是未能產生顯著性差異,預期差導致了資本市場的波動。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未來可以繼續關注康方生物與SMMT將于2025年中發布首個全球三期HARMONi研究(二線EGFR mNSCLC)數據;三期HARMONi6研究(一線鱗狀NSCLC)數據預計2025年公布;ASCO和ESMO還有多個AK104和AK112的數據讀出。
基金經理現分歧
在整體市場表現震蕩的背景下,創新藥二級市場股價取得良好成績,從基金一季報來看,基金經理對創新藥未來走勢出現分歧。有的基金經理選擇減倉創新藥,落袋為安,有的基金經理則繼續看好創新藥未來表現。
富國醫藥成長30、萬家全球成長一年持有、華夏創新醫藥龍頭等基金均在一季報中明確增持港股創新藥公司。
富國醫藥成長30基金經理孫笑悅表示,之所以重配港股創新藥,一是港股常年由于流動性的問題估值被低估;二是相當數量的港股創新藥公司基本面表現好,特別是很多公司的研發管線的進展持續超出市場的預期。她判斷國內創新藥企業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已經出現了量變到質變的跳躍,此后可能會持續3—5年的高景氣度。
安信醫藥創新基金基金經理徐衍鵬表示,國內創新藥行業進入加快成長期。去年以來鼓勵創新藥發展的政策陸續出臺和落地,國內創新藥企業的競爭力持續顯現,一批 biotech公司銷售收入快速增長并開始盈利。同時,中國創新藥出海加速,依靠出色的產品力不斷參與到全球創新藥市場的競爭中,成為近年來強勁的黑馬。
紅塔紅土醫藥精選、東海證券海睿健行等小部分基金出于估值性價比等原因,在一季度減持了創新藥公司。
紅塔紅土醫藥精選基金經理在一季報中表示,在創新藥屢創新高的時候,考慮到估值性價比,對創新藥進行了一些減倉,規避潛在回撤風險。不過,長期來看,他認為創新藥出海趨勢延續,眾多創新藥企業營收爆發式增長,將陸續迎來凈利潤轉正。
責編:戰術恒??????
排版:汪云鵬????????????????????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