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A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指漲0.03%,創業板指跌0.68%。銀行股維持強勢,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收盤價齊創歷史新高。當前,市場波動加劇,銀行股憑借“低估值+高股息”特性成為資金避風港。
近期漲幅較大的機器人概念股,面臨諸多的獲利回吐壓力,集體迎來調整,A股同花順機器人指數下跌1.6%,沐邦高科跌停;港股地平線機器人跌超4%,優必選跌近3%。
分析人士認為,在政策支持和技術升級等多重因素推動下,我國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有望駛入快車道,相關產業鏈值得長期看好。A股市場短期仍將延續底部震蕩趨勢,建議繼續關注內需、國產替代和超跌成長等方向。
機器人概念集體走低
4月24日,機器人概念股迎來調整。A股方面,同花順機器人指數下跌1.6%,沐邦高科跌停,同惠電子、景業智能跌超8%;港股也出現調整,地平線機器人跌超4%,微創機器人跌超3%,優必選跌近3%,越疆跌超2%。
前一個交易日(4月23日),A股開盤后,機器人概念股全線爆發,多只個股漲停。港股機器人概念股亦集體大漲,地平線機器人大漲超13%。
近期,機器人消息密集,熱度頻出。消息面上,首屆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于4月24日至26日在無錫市惠山區舉辦。4月19日,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開賽,天工機器人奪冠。4月15日,何小鵬表示AI機器人研發難度遠超AI汽車;同日,第二屆中國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大會召開。4月16日,戴盟家族產品正式發布,加速具身智能產業化進程。
泰石投資董事總經理韓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機器人板塊處于產業大爆發的初級階段,行業蘊藏著巨大機會的同時,個股往往面臨諸多技術路徑選擇的不確定性。因此,市場預期和市場情緒會出現突然的變化和波動,從而帶動相關股票價格大幅波動。
“特別是在五一長假前,近期漲幅較大的機器人概念股面臨較大的獲利回吐壓力。與此同時,投資者對美國的貿易和貨幣政策難以形成穩定預期,導致今日A股和港股均全線走低。”韓瑋說。
板塊長期向好。萬霽資產董事長牛春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機器人概念經過前期一波調整后,大部分公司已具備投資價值。作為機器人元年,行業鏈值得長期看好。
多項政策利好推動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大力發展機器人等智能終端。當前,已有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多個省市陸續制定了人形機器人發展路徑及相應保障措施,大力推進技術創新與產業集聚。
工信部4月22日發布《機械行業穩增長方案》,明確將“機器人+”應用作為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核心抓手,要求2025年工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再提升50%。長三角地區設立千億級機器人產業基金,重點支持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研發。
2025年4月以來,機器人板塊表現強勁,受到多項利好消息的推動,包括特斯拉和小鵬汽車的人形機器人計劃、政策支持和行業活動。板塊內多個個股和ETF表現突出,資金持續流入,顯示出市場對機器人行業的高度關注和信心。
Wind數據顯示,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HK)近期連續11個交易日獲資金增持,份額創下歷史新高,較年初增超3倍。
多家券商看好機器人板塊。萬聯證券表示,在國內外需求回暖、政策持續發力及產品性能不斷提升的催化下,中國機器人行業仍將繼續處在發展的歷史機遇期中,國產品牌的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我國機器人長期向好趨勢不改。建議關注具備市場優勢、業績確定性較強的整機龍頭及零部件龍頭公司。
國開證券分析師崔國濤表示,隨著人形機器人逐步具備完成長續航穩定運動的能力,標志著人形機器人已經初步具備由單純娛樂場景向物流分揀、配送、巡檢、安防、救援等應用領域滲透的潛力,進一步打開了更多商業化場景的想象空間。
中航證券認為,市場主線將圍繞科技進行,人形機器人的敘事宏大且寬廣,會繼續扮演極致成長類的角色,板塊趨勢將延續。
四大行股價創新高
今日,A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截至收盤,滬指漲0.03%,收報3297.29點;深證成指跌0.58%,收報9878.32點;創業板指跌0.68%,收報1935.86點。滬深兩市成交額11090億元,較昨日縮量1207億元。
行業板塊漲少跌多,電力行業、美容護理、銀行、化學制藥、生物制品板塊漲幅居前,軟件開發、互聯網服務、通信服務、計算機設備、工程機械、半導體板塊跌幅居前。
銀行股維持強勢,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收盤價齊創歷史新高。A股上市銀行2025年一季報陸續出爐,多家銀行在一季度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短期延續底部震蕩趨勢
展望后市,中信證券研報表示,美債市場近期波動劇烈,反映市場對于美元資產信任在下降。美債波動劇烈或中樞處于高位或將加劇全球主權債市場定價壓力。對中國市場而言,中長期來看,受益于政策托底和國內經濟韌性,A股和人民幣資產配置價值或將凸顯。
華金策略鄧利軍團隊表示,當前來看,科技股的調整已較充分,但還需要等待更多的產業和基本面信號。具體來看,一是科技產業催化依然不斷:機器人相關的產業催化依然不斷,但人工智能相關的內外催化有所減弱;加征關稅背景下,半導體國產替代、歐洲對中國5G放松等催化不斷。二是政策對科技行業的支持依然較強。三是盈利和景氣預期有待回升。四是情緒指標已調整充分,但未到最低。
鄧利軍團隊認為,A股短期延續底部震蕩趨勢,繼續關注內需、國產替代和超跌成長等方向。
此外,五一長假臨近,節假日前后市場往往會出現避險情緒,投資者通常會在持倉或持幣之間面臨抉擇。
牛春寶認為,貿易戰最悲觀的預期已經在4月初體現,今后的影響會逐步淡化,投資者還是應該聚焦于公司本身。美股今年與A股相對脫鉤,小長假因素可以不予考慮。
“五一長假臨近,普通投資者應當始終在自己的能力圈內進行長期投資,不盲目追逐熱點,不懂的千萬別投。”韓瑋表示,可重點配置穩健行業的低市盈率、高股息藍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