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光模塊行業在AI算力狂潮的推動下迎來業績爆發,但資本市場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回應。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光模塊“三劍客”——新易盛(300502.SZ)、中際旭創(300308.SZ)、天孚通信(300394.SZ)均交出了高速增長的財報:新易盛凈利潤同比飆升312%,中際旭創營收突破238億元,天孚通信凈利增長84%。
二級市場卻對此反應平平——自去年10月以來,三家公司股價一路震蕩下行,股價較去年高點普遍回撤超40%,基金持倉量更是在2025年一季度銳減。
業績與股價的嚴重背離,折射出市場對行業周期拐點、地緣政治風險的雙重焦慮。
面對變局,頭部企業正積極尋求破局之道:加速海外產能布局、加碼硅光技術研發等等。
但當行業的高增長敘事遭遇周期波動與外部風險,光模塊的“黃金時代”是否仍在延續?市場情緒的冰與基本面的火,究竟誰將主導下一輪行情?這場博弈,或許才剛剛開始。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光模塊“三劍客”2024年業績整體維持高速增長,但內部呈現分化特征。
新易盛去年的營業收入達到86.47億元,同比增長179.1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38億元,同比增幅高達312.26%。
其業績在三家企業中增長最為迅猛,主要得益于其在800G高端光模塊市場的率先突破和海外大客戶訂單的放量。
行業龍頭中際旭創相對穩健,2024年營收規模達到238.62億元,同比增長122.64%;凈利潤51.71億元,同比增長137.93%。
盡管增速不及新易盛,但其營收規模接近新易盛的3倍,凈利潤近乎2倍,規模優勢依然顯著。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際旭創在北美超大型數據中心市場的占有率持續提升,已成為多家科技巨頭的一級供應商。
相比之下,天孚通信的增速相對溫和,營收32.52億元,同比增長67.74%;凈利潤13.44億元,增長84.07%。
據了解,這與天孚通信的產品結構更偏向上游光器件有關,在光模塊整機價格戰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但也反映出其在整機市場拓展方面面臨的挑戰。
在財報發布前后,二級市場反應與企業基本面背離的現象尤為值得關注。
盡管三家光模塊公司均交出亮眼成績單,但自去年10月以來,三家公司股價震蕩走低。
消息面上,據新華社4月3日報道,特朗普當天在白宮簽署兩項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
受此影響,光模塊“三劍客”股價在今年4月9日創下自2024年以來新低。
不過,據新華社報道,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4月11日晚宣布,聯邦政府已同意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所謂“對等關稅”。已經支付的“對等關稅”可以尋求退款。
受此影響,此后幾個交易日,光模塊整體呈回調趨勢,但較高點仍有較大跌幅。
截至4月23日收盤,中際旭創股價從去年10月份185.83元的高點回撤約55%,新易盛股價從160.2元下跌約43%,天孚通信距去年高點的跌幅逾51%。
一位長期關注算力領域的投資者對記者表示,這種背離既反映了投資者對美國濫施關稅政策的擔憂正在加劇,也暗示市場對行業未來增速放緩的復雜預期。
光模塊行業曾被視為高成長賽道,在AI、云計算、5G等技術的推動下,市場需求持續爆發,頭部企業享受著高速成長的紅利。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行業逐漸顯現出周期性特征。
已經有部分機構投資者對海外光模塊增長表示擔憂。記者梳理發現,自去年三季度起,基金對中際旭創的持股數量呈現出持續下滑態勢。
2024年中報時,基金持股數一度達到3.22億股的高位,但隨后逐漸減少,至2024年三季報時降至2.94億股,2024年末進一步下滑至2.77億股,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末,持股數更是急劇下降至1.3億股。
“2025年一季度,我們對持倉板塊做了大幅度調整。我們基本完全減持了海外算力板塊,結合美國經濟現狀,以及北美算力投資進入到第三年,我們認為海外算力板塊后續出現風險的概率可能會加大。”財通基金副總經理、基金經理金梓才在財通匠心優選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一季報中寫道。
光模塊是數據中心和服務器互連的核心部件,隨著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海內外云廠商加大算力投資規模,進一步推動光模塊數通市場需求增長。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算力投資節奏的調整和AI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性飽和,市場開始擔憂這一高增長神話是否能夠持續。
今年年初,中國AI大模型DeepSeek以較低成本訓練出性能媲美OpenAI的模型,打破了行業“堆算力、堆投資”的傳統邏輯。此外,摩根士丹利也將2025年英偉達GB200的出貨量大幅下調。
而光模塊企業對于海外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存在高度依賴。以中際旭創為例,2024年,公司海外業務占比達86.81%。
一旦美國客戶減少對我國光模塊產品的采購,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將受到直接的影響。
談及行業需求量變化,中際旭創副總裁、董事會秘書王軍4月6日接受機構調研時透露,“今年全球CSP廠商較為普遍采用以太網交換機技術搭配800G或400G光模塊構建AI數據中心,因此800G和400G的需求量仍然是非常不錯的。目前仍然維持此前800G和400G的需求指引。”
上述判斷與行業巨頭資本開支動向基本吻合。2024年第四季度,微軟、Meta、谷歌、亞馬遜四家公司合計資本支出同比提升69%至706億美元。根據Factset一致預期,2025年四家公司的合計資本開支預計將同比增長37%至3055億美元。
“目前公司整體經營正常,之前的合同也在繼續完成。”4月23日,中際旭創證券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另據Lightcounting預測,光模塊的全球市場規模在2024~2029年或將以22%的CAGR保持增長,2029年有望突破370億美元。背后的主要增長動力是AI集群應用對以太網光收發器的強勁需求,以及云服務廠商對其密集波分復用(DWDM)網絡的升級等。
然而,如前文所述,近期的關稅風波又為光模塊市場帶來新的挑戰。
中際旭創在年報中提示,若匯率或貿易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可能會導致光模塊產品需求減少,關鍵原材料采購難度增加,但目前公司與主要客戶和供應商均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并通過外匯套期保值以及加快海外布局等方式應對相應風險。
“相關產品目前仍在美國關稅豁免清單內,不過未來政策走向尚難預判。”上述中際旭創證券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這背后涉及多重因素的權衡評估。
行業周期的波動與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正倒逼光模塊企業加速戰略轉型。
其一,完善全球化產能布局。為規避關稅壁壘,頭部企業加速海外產能布局。例如,中際旭創在泰國、越南等地設立生產基地,新易盛也在東南亞地區規劃建設新工廠。
其二,加強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關稅壓力倒逼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當前,800G光模塊開始規模化商用,而1.6T光模塊的研發與推進更是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中際旭創去年研發費用增長68.26%。展望2025年,中際旭創表示,將持續專注于云計算數據中心及5G網絡等核心市場,進一步加大800G、1.6T及以上高速率光模塊、電信級光模塊等核心產品或技術的投入與研究。
新易盛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研發投入4.03億元,占去年營業收入的4.66%。2024年,公司在高速率光模塊、硅光模塊、相干光模塊、LPO光模塊等新產品研發項目取得多項進展。
其三,拓展新興市場。在鞏固歐美市場的同時,中國光模塊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如東南亞、拉美、中東等地區。這些地區數據中心建設需求旺盛,對光模塊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
當前市場的分歧恰恰孕育著機會。當悲觀預期充分定價,而產業趨勢仍在向上時,光模塊行業的“黃金時代”或許并未終結,而是進入了更理性、更可持續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