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為便于外界更好理解《行動方案》的政策舉措,4月23日,人民銀行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行動方案》“劃重點”。
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表示,《行動方案》有兩個核心要點,一是突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二是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當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穩步前進、成效顯著,特別是在跨境金融服務領域先行先試,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上海經驗”。
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幣收付總額達到了29.8萬億元,同比增長30%,占全國業務總量的47%。《行動方案》推出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形成賦能企業“走出去”的強大支撐體系,有利于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化水平,持續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更好地服務金融強國建設。
五大方面金融舉措更好服務企業“走出去”
在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陸磊表示,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貿易體制受阻,關稅壁壘增多,沖擊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對國際經濟循環造成了阻礙。為更好應對市場競爭和外部挑戰,我國企業對外投資不斷提速,對跨境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層次、更多維度的需求,企業對外投資從單一貿易向產業鏈布局延伸,企業全球化布局從單一市場轉向了多區域協同,要求金融服務網絡要同步跟進,針對不同市場特征和不同金融需求提供相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行動方案》就是立足這一點,推出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系列舉措,有利于提升跨境資金的流動效率,降低貿易成本,支持各類主體更加安全、便捷、高效“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
《行動方案》從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優化匯率避險服務、強化融資服務、加強保險保障、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等五方面提出了18條重點舉措。
陸磊總結,《行動方案》這18條重點舉措主要涵蓋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提高跨境結算效率,便利企業全球資金管理,包括優化外匯業務管理模式和展業流程、完善企業集團全球資金管理體系、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及其應用場景、推動金融機構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功能和全球網絡覆蓋。
二是優化匯率避險服務,提高全球經營背景下的外匯風險管理與應對能力。包括開發多樣化的匯率避險產品和服務、促進人民幣的跨境使用。
三是強化融資服務,助力企業全球投融資。包括集聚跨境銀團貸款中心和業務,試點通過再貼現窗口開展貿易再融資業務,拓展境內外雙向融資渠道,運用區塊鏈技術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便利融資租賃公司等機構資金跨境融通。
四是加強保險保障,提升全球經營背景下的風險管理水平。包括加大對出口企業的保險支持力度、提升出口信用保險保單服務能級、提供高質量再保險服務。
五是完善綜合金融服務,提升全球配置能力,包括增強重要金融平臺配置全球資源功能、提升全球資產管理便利化程度、完善各類綜合服務平臺功能。
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吳偉表示,為加快政策落實落地,上海市將打造“走出去金融服務包”,整合多種金融產品和服務,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解決方案。服務包將根據企業需求和特點,提供個性化的金融產品組合和專業化的服務團隊,確保企業能夠獲得最適配的金融服務,對于一些重點企業我們還將采取“一企一策”的定制化服務,為企業量身定制專屬的金融支持方案,更好地滿足企業跨境金融服務需求。
多項政策先行先試,呈現四大亮點
談及《行動方案》相較于以往跨境金融政策的亮點,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行動方案》以業務流程優化和技術賦能為支撐,兼顧效率與安全,有四個方面的亮點。
一是多項政策先行先試。《行動方案》積極探索便利化舉措,為在其他地區復制推廣提供“上海經驗”。例如,試點通過再貼現窗口支持人民幣跨境貿易再融資,這項舉措已于2024年12月在上海正式啟動,可助推緩解外貿企業融資難題、盤活內外貿資產,激勵引導商業銀行進一步提升對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
二是優化業務流程。《行動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優化流程的措施,力求為“走出去”企業構建一個安全、便捷、高效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金融服務環境。例如,優質客戶可以免于逐筆的審核單證,在銀行憑交易指令就可以直接辦理相關業務;完善上海自貿區全功能資金池跨境資金調撥,鼓勵銀行逐步實現資金跨境支付自動化處理,延長對重點企業集團跨境資金池等業務的服務時間,實現全球資金實時調撥。優化外債登記管理和跨境擔保流程,支持開展銀團貸款份額跨境轉讓試點。
三是創新產品和服務。《行動方案》針對企業融資、外匯風險管理等多個場景進行產品創新。例如,支持銀行不斷增加境內市場人民幣外匯衍生品種類,開發匯率避險專項擔保產品,由財政提供擔保費補貼。《行動方案》還支持具備條件的銀行參照國際慣例,探索在上海自貿區為“走出去”企業提供非居民并購貸款服務,將貸款金額放寬至并購交易價款的80%,期限也延長到10年。
四是數字化賦能。《行動方案》將顯著優化“走出去”企業跨境融資、結算、風險管理等環節的業務效率與體驗。例如,鼓勵銀行開展對個人與企業的數字身份跨境認證和電子識別,有助于擴大跨境收付業務中的數字化服務覆蓋面;支持金融機構依托“航貿數鏈”等落地應用,通過電子單證上鏈存證和交叉匹配等方式,為鏈上主體開展貿易結算、貿易融資、跨境保險等提供輔助驗證。
優化外匯業務管理,提高企業全球資金便捷使用
《行動方案》中還涉及對優化外匯業務管理模式、便利企業全球資金管理方面做出重點部署。國家外匯局外匯研究中心主任陳之為表示,《行動方案》在外匯領域出臺了一系列首創性改革和引領性開放舉措,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在提升總部經濟能效方面,重點聚焦支持企業集團全球資金管理體系,提出多項資金池創新舉措。具體包括:優化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管理政策,完善上海自貿試驗區全功能資金池跨境資金調撥,支持浦東新區率先制定有利于企業集團財資中心集聚的扶持政策,鼓勵企業集團在滬設立資金池。這些政策將進一步滿足跨國公司集團內成員之間資金歸集和余缺調劑等需求,實現全球資金便捷、高效的管理和使用。
二是在推動“走出去”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方面,重點聚焦強化融資服務和外匯風險管理能力。具體包括:優化外債登記管理和跨境擔保流程,更好滿足境內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銀團貸款需求。拓展境內外雙向融資渠道,支持具備條件的銀行探索研究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為“走出去”企業提供非居民并購貸款服務。開發多樣化匯率避險產品和服務,鼓勵更多銀行接入“銀企外匯交易服務平臺”直接報價,便利各類企業開展外匯業務。
三是在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方面,重點聚焦提高跨境結算服務效率。此次發布的新措施:一方面,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和應用場景,支持符合一定要求的銀行通過創新自由貿易賬戶服務為跨境電商提供與國際接軌的結算服務。另一方面,推動金融機構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鼓勵銀行開展數字化身份認證和識別服務,支持金融機構利用區塊鏈技術等優化真實性整合。
四是在優化外匯業務管理模式方面,重點聚焦實施外匯業務流程優化和系統再造。此次在上海先行先試的優化管理政策包括:一方面,對企業進行外匯合規風險等級分級并提供差異化、便利化金融服務,并鼓勵在滬銀行積極參與。另一方面,建立試點銀行外匯業務盡職免責申述評議機制,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質效。
在便利企業融資方面,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蘇赟表示,為便利融資租賃公司開展跨境資金融通,在此前政策基礎上,通過本次《行動方案》,擬進一步放寬政策適用主體,進一步拓寬租金使用范圍,便利融資租賃公司(含金融租賃公司)在境內收取的外幣租金流轉使用,用于符合規定的用途。此項政策有利于融資租賃公司根據資金需求和融資條件靈活調配額度,避免資金閑置,實現集團內部資源的高效配置。
下一步,央行上海總部將以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為重點,配合總行總局研究制定綠色外債政策、提高科技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額度,探索試點特殊情形外債項下行政許可業務下放銀行辦理,鼓勵和支持首創性、集成性探索政策在上海率先落地。
發力出口信用保險,保障中資企業境外資產
企業“走出去”也離不開出口信用保險的保障。《行動方案》提到要加大對出口企業的保險支持力。
對此,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鰲透露將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指導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積極履行職能,為企業出口提供風險保障。當前各方面對外貿都很重視,出口信保公司優化承保理賠服務,幫助客戶開發海外新買方,提升限額滿足率,探索業務試點,擴大保險覆蓋面。2024年,出口信用保險全國承保金額首次突破了1萬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承保金額的增長態勢也是良好。
另一方面,指導保險業圍繞外貿全場景,為“走出去”提供多方位保險保障。保險業為“走出去”企業境外資產提供保險及再保險支持,保障中資企業境外資產。同時,指導行業加大投保便利性,方便跨境商務人員投保意外險等保險;開發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糾紛法律費用險、董監高責任險等產品等。
陸磊表示,《行動方案》優化跨境資金管理,升級自由貿易賬戶功能,提升企業跨境資金調配效率,降低企業國際化運營成本,大力支持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通過匯率避險與合規管理創新,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為跨國經營筑牢安全屏障,護航企業全球化布局。此外,也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通過提升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度和收付效率、加強“本幣優先”理念宣導和跨境人民幣政策宣傳,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
校對: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