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醫藥板塊迎來復蘇行情,特別是在港股創新藥板塊的帶動下,多只相關主題基金業績出現大幅反彈。然而,“冰火兩重天”的情形正在業內上演。一方面,部分績優的醫藥主題基金依然難逃“清盤”厄運;另一方面,市場罕見迎來了募集超10億元的醫藥主題“爆款”產品。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近期醫藥板塊行情回暖,主要得益于創新藥板塊業績或迎來兌現以及國內集采政策邊際放緩。二季度將迎來多個國際創新藥大會,相關領域的全球競爭地位有望強化。另外,醫保談判和商保端均有催化因素,醫藥板塊業績可見度有望持續提升。
醫藥主題基金“預警”頻發
近期在港股創新藥等板塊帶動下,醫藥主題基金集體業績回暖。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已經超過47%,在所有公募基金產品中排名第三。永贏醫藥創新智選A、華安醫藥生物A、中銀港股通醫藥A、平安醫藥精選A、華寶大健康A、鵬華醫藥科技A、富國醫藥創新A等多只醫藥主題基金近期業績同步回暖,年內收益率均升至30%以上。
回顧來看,醫藥板塊此前已經經歷了四年左右的黯淡時光,今年行情終于回暖,然而部分醫藥主題基金卻沒有熬過這場“寒冬”。
近期,某大中型公募旗下醫藥量化基金宣布清盤。資料顯示,該基金為發起式產品,成立滿3年規模未達2億元以上,觸發了基金合同約定的自動終止情形。成立以來,該基金的單位凈值整體處于震蕩下跌態勢,2024年單位凈值一度跌至0.6元左右。今年年初憑借對港股醫藥板塊的大力配置,該基金A份額一季度收益率高達20%以上,單位凈值也修復到0.8元以上。然而,亮眼的業績也沒有為該產品吸引到更多的資金,最終難逃清盤的結局。
無獨有偶,3月華南某公募旗下的醫藥主題發起式基金,同樣因成立3年規模不到2億元而自動清盤。此外,華泰紫金中證醫藥50指數發起、財通醫藥健康混合、東方創新醫療股票、華商創新醫療混合等多只相關主題基金年內均發布清盤預警,提示基金規模連續多個交易日不足5000萬元。
“爆款”新品再現
相比老產品“預警”不斷,醫藥主題基金在新發端卻有“重燃”跡象。
證監會網站顯示,截至4月15日,今年以來醫藥主題基金的上報數量已有10余只,特別是近期熱門的港股創新藥板塊迎來諸多公募機構布局。景順長城基金、華富基金、鑫元基金集體上報了跟蹤中證港股通創新藥的指數產品,銀華基金、工銀瑞信基金上報了跟蹤國證港股通創新藥的指數產品,華寶基金、易方達基金上報了跟蹤恒生港股通創新藥的指數產品,華夏基金上報了跟蹤上證港股通醫藥的指數產品。
在發行端,醫藥主題基金罕見迎來了“爆款”產品。
根據公告,工銀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募集規模高達12.66億元,機構投資者持有該ETF的基金份額占比高達95%以上。在該ETF的前十名持有人中,九席來自企業年金計劃,主體包括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商銀行、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河北省伍號職業年金計劃、廣東省拾號職業年金計劃、江蘇省拾壹號職業年金計劃。
截至4月15日,工銀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的基金份額由上市之初的12.66億份增至19.86億份,基金規模增至18.97億元。
華寶中證醫療ETF基金經理胡潔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醫藥板塊整體市值大、關注度高,是A股市場重要的板塊之一。考慮到醫藥板塊經歷了過去幾年的調整后,估值處于歷史上極低的位置,在此位置布局醫藥主題基金產品,大概率可以為投資者提供較好的投資體驗。
創新藥板塊持續向好
分析近期醫藥板塊行情回暖的原因,胡潔認為,主要得益于創新藥板塊的業績兌現預期以及國內集采政策的邊際放緩。
廣發證券研報表示,創新藥License-out的核心盈利模式是“前期授權費+里程碑付款+銷售分成”的三段式結構,由于技術授權屬于知識產權交易而非實體商品流通,不直接受貿易政策變化影響。并且從2024年年報來看,頭部港股創新藥公司受益于License-out放量,營收和利潤穩步增長。
平安醫藥精選的基金經理周思聰認為,眾多中資創新藥企業或在今年步入產品放量期。歷經多年的艱苦研發之后,終于有機會迎來收入的爆發式增長。商保推進帶來的支付端改善和2024年底大批國產創新藥納入醫保帶來的創新藥企國內醫保市場放量,將成為今年行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從最新披露的部分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報來看,部分主動權益類基金在港股醫藥板塊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增持動作。
例如,今年一季度,中歐港股數字經濟新買入和鉑醫藥90.20萬股,截至4月16日,和鉑醫藥年內漲幅已高達286.02%。長城港股通價值精選多策略一季度新買入巨子生物8萬股,同時加倉2萬股京東健康,巨子生物年內已上漲近50%,京東健康也漲超20%。
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基金經理梁福睿預計,二季度可能呈現創新藥領域百花齊放、消費醫療持續復蘇的景象。具體來看,梁福睿建議關注以下三個細分方向。一是FIC(首創藥物)創新品種數據,二季度迎來多個國際創新藥大會,有望強化部分創新藥企業的全球競爭地位;二是創新增量支付,醫藥增量支付的時代有望在今年到來,二季度醫保談判和商保端均有催化因素,有望拉動改善型藥品耗材的臨床放量,若增量支付手段逐漸落地,具有創新屬性藥械的銷售預期有望提升;三是集采政策優化,后續有望提升醫藥板塊的業績可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