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瞬
4月15日,第137屆廣交會如期開幕。事實上,在美國發動關稅大戰的背景下,本屆廣交會的舉辦極為特殊,這也是對中國外貿企業韌性和競爭力的一次“大考”。
境外采購商對廣交會的熱情依舊。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17時,本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累計線下參會64530人。而據廣州邊檢總站統計,4月以來,廣州口岸日均出入境人數近5萬人次,同比增長約21.7%。與去年同期相比,入境外籍人員同比增長34.68%;持商貿簽證入境的外國人同比增長超50.67%。
這表明,“中國第一展”的魅力絲毫未減:截至4月13日,本屆廣交會已有215個國家地區的超過20萬名境外采購商預注冊。美國沃爾瑪、法國家樂福、英國特易購、德國麥德龍等255家大型商企確認參會。
同時,依舊“一位難求”的廣交會,令中國外貿企業獲得了更多“曝光”機會,他們在全球采購商面前盡情展示自家產品的特點和優勢,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外貿企業也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與創新活力。
眾多中國外貿企業深知,在當前形勢下,單純依賴傳統市場和產品已難以應對挑戰。他們積極調整策略,加大研發投入,推出一系列契合市場新需求的創新產品。在廣交會上,各類融入智能化、綠色化元素的產品琳瑯滿目,從智能家電到新能源設備,從環保家居用品到高科技數碼產品,無一不體現著中國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的步伐。
中國外貿的優勢并非短期的關稅沖擊所能撼動。一是中國外貿有著穩固的“基本盤”。2024年,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近70萬家,廣大外貿企業在豐富的外貿實踐中、在開拓和拼搏中錘煉了韌性、增強了實力、積蓄了動能,這是中國外貿最堅實的基本盤。二是中國外貿有著充沛的“新動能”。“創新”已經成為中國外貿的鮮明底色,通過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的持續轉型升級,中國產品的創新力已經得到了全球消費者的認可。三是中國外貿有著開放這一“重要法寶”。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3個自貿協定,2024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占比首次超過50%。
中國外貿企業在這場廣交會“大考”中,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身的韌性與潛力。廣交會的熱鬧景象,不僅是對中國外貿實力的一次生動展示,更是給整個外貿行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它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憑借產品優勢、創新能力以及強大的產業鏈支撐,中國外貿有能力在風雨中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