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4月14日從國新辦經濟數據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同比(下同)增長1.3%,創歷史同期新高,連續8個季度超過10萬億元。其中,出口6.13萬億元,增長6.9%;進口4.17萬億元,下降6%。業內專家表示,在外部困難挑戰增多的情況下,國內各地各部門和廣大外貿經營主體積極應對,推動一季度外貿進出口實現平穩開局。我國外貿頂壓前行韌性不減,“含新量”也進一步提升。
“今年以來,各項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經濟運行起步平穩,發展態勢向新向好,我國外貿頂壓前行,實現規模增長、質量提升。”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經營主體活躍度進一步增強、對外合作空間進一步拓展、區域開放布局進一步優化……今年我國外貿領域亮點頻現。
“一季度,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52.9萬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3萬家。其中,民營企業數量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達45.5萬家,占同期有進出口實績企業總數的86.1%。”王令浚表示,同時,我國與傳統市場的貿易保持較強韌性,對德國、西班牙、英國等進出口都實現較快增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持續走深走實,對共建國家進出口增速高于整體0.9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增長7.1%,對中亞五國增長6.9%。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認為,上述數據映射出我國外貿韌性不減,反映出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上的重要位置。伴隨著產品結構升級提質、供應鏈生產鏈深度參與,我國培育了一批配套能力強、產品性能優的裝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促進了外貿向“新”而行。
具體來看,一季度,裝備制造業產品進出口增長7.6%,占據外貿進出口的“半壁江山”。國潮新品不斷推出,自主品牌產品出口規模逐年增長、占比不斷走高,一季度繼續增長10.2%,占出口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至22.8%。
在國內產業創新方面,中國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動能強勁。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我國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出口連續4年保持增長勢頭,一季度繼續增長10.8%;專用裝備出口連續9年增長,一季度增長16.2%。我國的新能源產品繼續在全球綠色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一季度,風力發電機組、鋰電池、電動汽車等出口分別增長43.2%、18.8%和8.2%。
“同時,廣大外貿經營主體快速響應全球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一些傳統產業憑借著配套齊全、轉型升級快、經營靈活的優勢,也不斷推出‘新品’‘潮品’‘爆品’,推動競爭力‘煥新’。”呂大良說,在消費品領域,國貨潮品也不斷涌現,在世界各地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一季度,我國對歐盟出口體育用品、對東南亞出口化妝品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下轉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