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數字人民幣新騙局 “四大陷阱”全揭示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李穎超2025-04-15 06:45

證券時報記者 李穎超

伴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字人民幣作為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試點推廣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與各地政府的積極推動,使得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從線上購物到線下消費,從公共交通到政務服務,幾乎隨處可見其“身影”。

毋庸諱言,數字人民幣紅包的發放、支付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普及活動的深入,也讓公眾對數字人民幣的使用熱情加速升溫。然而,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動,利用數字人民幣的名義實施詐騙,給公眾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利用數字人民幣施詐

時有發生

4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稱,近期多個互聯網平臺出現“上海即將成立數字人民幣銀行”“招募數字人民幣推廣員”等信息。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核實,上述信息均系謠言。

具體來看,不法分子在互聯網傳播“數字人民幣銀行即將掛牌”的不實消息,同時打著“有償招募推廣員”的旗號,通過組建聊天群組、組織線下線上會議對公眾進行虛假宣傳,以此來誘導公眾提供個人身份和資產信息、發展他人加入,并且以“兌換數字人民幣返還補貼2%~5%”為噱頭,誘騙公眾從不法分子處“兌換”數字人民幣,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此類詐騙并非個案。近年來,包括湖北、上海、云南等地陸續披露了多起利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詐騙或洗錢的案件。不法分子利用公眾對數字人民幣的好奇與期待心理,策劃了一系列詐騙陷阱。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追星”心理,以“明星經紀人”的名義,誘使其綁定父母數字人民幣賬號等來轉移資金,實施詐騙。

“從2019年開始,我們明顯感覺到新形式的詐騙案變多了。”華東地區一位接近經偵辦案的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詐騙受害群體已呈現顯著的多元化特征,不僅有防騙意識相對薄弱的中老年群體,金融行業從業者、法律執業者以及高校在校生等群體也出現了不少典型的詐騙案例。

證券時報記者還了解到,當前詐騙犯罪團伙對社會熱點事件、行業機構特性等信息保持著十分敏銳的追蹤能力,其作案手法與話術體系處于動態更新的狀態。特別是在數字化與線上化服務全面滲透的當下,犯罪分子借助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在社交平臺中進行更為精準的目標篩選與定向欺詐,犯罪行為的隱蔽性與危害性均有所提升。

仿冒APP真假難辨

除了虛假宣傳,不法分子還制作了大量仿冒的數字人民幣APP,以假亂真,讓普通民眾難以分辨。去年,工信部反詐專班官方微信平臺發布一則消息,提示要當心“數字人民幣”詐騙新套路。

據了解,此類仿冒APP通常會盜用正版APP的圖標、背景圖以及宣傳語,營造出“官方APP”的假象,再以“拉人頭送分紅”的方式誘導受害人擴散仿冒的APP。通過所謂的“福利金”誘導群眾實名注冊,獲取敏感個人信息。此外,還會設置專門的客服群頁面,把受害人引流至一些不常見的社交工具,在其中詐騙受害人錢財。

從工信部反詐專班官方微信平臺此前發布的信息來看,真假APP主要存在圖標與名稱、主頁面,以及版本、包名和數據流向等方面的不同。例如,在主頁面上,仿冒APP可能會模仿正版APP的布局和功能,但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或漏洞百出的地方。而版本、包名和數據流向等方面的差異,則需要借助專業的技術手段才能檢測出來。

一旦用戶下載并使用了這些仿冒APP,就可能面臨個人信息泄露、資金被盜取等風險。比如,不法分子可能會通過仿冒APP獲取用戶的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敏感信息,然后將其用于非法交易或盜刷用戶的銀行卡。

官方提醒警惕“四大陷阱”

某支付機構的一位資深風控專家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面對所有涉及數字人民幣的交易與操作場景,用戶都要謹慎對待,嚴守資金安全防線,“監管部門也要進一步強化執法力度,對仿冒APP的制售鏈條進行嚴厲打擊,切實捍衛民眾合法權益”。

面對利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詐騙的新型手段,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也提醒公眾,要警惕“四大陷阱” :一是假冒試點活動開展詐騙;二是數字人民幣投資交易獲取高額回報;三是數字人民幣推廣有償招募;四是“權威機構”來電。

綜合來看,不法分子常借大眾對數字貨幣賬戶認知不足之機實施欺詐。其慣用伎倆包括:以“網購理賠補償”為幌子,誘騙受害者提供銀行卡號等敏感信息;假借“公檢法機關辦案”之名,要求當事人配合調查并轉移資金至所謂“安全監管賬戶”;盜用央行名義,在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炮制虛假理財項目實施詐騙;甚至通過偽基站發送偽裝成官方活動的數字人民幣鏈接短信,誘導用戶點擊以竊取信息等。

對于廣大用戶而言,在享受數字人民幣帶來的便捷使用與新穎體驗之際,該如何筑牢安全防線、精準甄別真偽APP?工信部反詐專班發出重要提示——當前,涉詐APP套路多,廣大群眾謹記“三不”原則,即不明鏈接不點擊、未知二維碼不掃描、陌生網站不瀏覽,并且要通過正規途徑下載APP。

多地警方也提醒用戶:“數字人民幣是法定貨幣,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不論何時何地提到用數字人民幣獲利、返現、參與‘數字人民幣交易所’交易的,均為詐騙。”一旦看到“開通數字貨幣賬戶”“數字人民幣兌出支出”等字眼的短信,務必提高警惕。此外,民眾需高度警惕任何索要數字人民幣APP登錄與交易密碼的要求,同時對涉及“綁定數字貨幣賬戶”等信息,要保持高度警覺。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 | 亚洲曰本欧美在线 | 亚洲第一成年男人网站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メイド | 日韩欧美有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