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康殷
中國快遞業再迎里程碑。截至4月11日,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較去年提前18天,消費市場韌性與經濟活力盡顯。
在這背后,一場“無人革命”正悄然重塑物流行業。
從鄉村坑洼小路到城市樓宇巷陌,無人配送車的商用時代正在加速到來。菜鳥、順豐等巨頭競速布局,九識智能、新石器等創新企業也強勢入局。然而,路權、用戶信任與場景碎片化等阻礙,仍是橫亙在“最后一公里”前的現實關卡。
當無人車從“嘗鮮”變為“剛需”,或將徹底改寫中國物流的基因。
眾多企業入局提速
今年以來,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落地顯效,消費市場總體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帶動了快遞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增。
作為農產品上行的重要渠道,郵政、快遞企業因地制宜完善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網絡節點建設,打出快遞進村的“組合拳”。近日,一名湖南網友拍攝到了無人車在鄉村道路上運行的畫面。其實,這輛無人車由湖南當地的一家縣域快遞共配中心運營,有效解決了鄉村快遞配送成本高的問題。
菜鳥方面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此前通過布局AI+物流,面向縣域快遞共配中心推出了“自動化分揀+無人車”解決方案,提升縣域快遞分揀和配送的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針對鄉村路況復雜的情況,菜鳥研發的車輛和自動駕駛系統能夠較好地適應鄉村場景。
除了鄉鎮場景,更多快遞企業在城市布局。
最新年報顯示,順豐速運在全國范圍內已投入超800臺無人車,重點投放于蘇州、杭州等電商消費旺盛的城市。順豐速運無人車可完成封閉園區內最后一公里配送、樓宇最后100米配送、網點至下級站點最后三公里配送,以及分撥中心到網點的線路運輸。
除快遞企業自研產品外,更多創新企業投入到無人配送車的產業中。
據悉,九識智能擁有可成熟規模化商業應用的L4級自動駕駛全棧自研技術。目前超千臺九識智能無人城配車,已經在過百個城市中投入運營,累計送單量超過1億單。今年初宣布獲得10億元融資的新石器,到2024年年底已落地超2000臺無人配送車,計劃今年全國部署超過1萬臺。
此外,京東、美團、毫末智行等企業的無人配送車產品也已商用上路。
無人配送車在技術能力、成本經濟、商業價值方面已經滿足商業化要求。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王春娟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傳感器、芯片、激光雷達等硬件是無人配送車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可以降低采購成本,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無人配送車的生產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
商用場景加速落地
商業價值上,無人配送車切中行業痛點,解決最后1至5公里的貨件運輸和配送。
根據招商證券測算,如果以全國快遞物流網點數量為基礎,無人配送車的市場空間大約為4680億元;如果以全國小區數量為基礎,無人配送車的市場空間大約在5460億元到7280億元之間,市場空間巨大。
目前無人車的發展是隨著市場的發展而來。菜鳥無人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能觀察到兩大場景有較強的無人車需求,一個是縣鄉的共配體系,另一個正在發展的場景是城市配送場景。
在縣鄉的共配體系,很多區域都在進行類似的整合,多品牌的經濟型快遞在縣域鄉鎮被整合進入一個共同配送體系。整合之后,整體單量提升,便于使用自動化設備進行分揀,提升效率,再結合無人車配送到末端的代收點。
無人車在這種場景下使用具備兩個優勢,一個是對共配體系的經營者來說,無人車可以降低配送成本。“以我們在浙江瓶窯鎮一名客戶的經歷來看,他使用了30多臺無人車,運輸成本降低約為30%,三年可以實現回本。”前述菜鳥無人車負責人表示。
另一個優勢是對于末端代收點的管理和勞動者來說,降低了包裹上架的壓力。因為以往用廂式貨車運輸的時候,通常一批次會送達一千到兩千個包裹,代收點要逐一掃描上架方便消費者前來領取,上架壓力非常大。
前述負責人介紹,使用無人車之后,單車次包裹在500個左右,進行多頻次的配送,降低末端代收點集中上架的壓力。“我們認為,尤其是在鄉鎮場景,以往由于距離遠,導致配送成本高昂。但鄉鎮場景和城市場景相比,不用爬樓,只要送達門口。隨著無人車新車型的上市,通過高載重量,新的形態,下一階段有可能會實現在鄉村的送村入戶,徹底改善目前的鄉村配送難題。”
在城市配送場景,零售場景的運輸費用一直居高不下。零售連鎖行業包含正在興起的零食店、便利店、藥店等,通常的模式是在城市有一個大倉,由門店自主選擇進貨補貨。菜鳥與合肥一家零售商開展了合作,該品牌在整個合肥區域有超過400家門店。
從試運營來看,一方面是對倉配運營體系來說,運輸費的節降效果很明顯,至少降本10%;另一方面同樣是對于門店運營者來說,以往總部出于成本考慮要求門店的補貨訂貨量至少要達到300件,壓貨更多、資金投入更大,到貨后卸貨壓力很大。尤其是該類場景中門店的運營者通常都是女性,卸貨問題會困擾門店。使用無人車之后,可以小量多批次訂貨,資金成本更低,卸貨壓力也降低了。
“前期的試點中,并沒有強制要求門店選擇無人車送貨,但使用過無人車之后,所有的門店在后續使用中均自主選擇無人車配送。”前述負責人介紹。
除了物流配送外,無人車更多的商業價值也待發掘。王春娟舉例,無人車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配送服務,如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配送等。又如,利用無人配送車的車身和配送箱等空間進行廣告推廣,為廣告主提供3新的營銷渠道。
“針對偏遠地區、惡劣天氣等特殊場景下的配送需求,企業可以開發專門的無人配送車解決方案。并將無人配送車納入智能交通系統,實現與公共交通、步行等出行方式的無縫銜接和協同優化。”王春娟表示。
全面推廣仍有挑戰
企業持續投入外,近年來,政府在無人配送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動無人配送行業的發展。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組建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旨在發展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相結合的物流新模式。
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截至2024年快遞物流無人車規模化應用已累計超過6000臺,為100多個細分場景的用戶交付了上億件訂單,全行業日均配送量顯著增加。標志著無人配送車開始從“試點示范”,正式向“規模應用”階段邁進。
不過,無人配送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包括路權的獲得,客戶和用戶使用習慣的培養。應用場景上,當前條件下無人配送車可以完成從網點到小區的配送任務,但從小區到家,還存在大量非標準化情境,仍需進一步梳理和完善。
據了解,當前各地都處于試點階段,路權政策尚不明朗,大部分無人配送車僅限小范圍道路運行。無人配送車是否能夠獲得廣泛的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或人行道路權,將會極大地影響其使用的范圍。
經過多年發展,路權問題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目前新石器物流無人車已經陸續拿到北上廣蘇、杭州、無錫、成都等90多個城市的路權;九識智能在100多個市縣、菜鳥在30多個片區取得路權,是前幾年獲批路權總數的三倍多。
另外在使用習慣的培養上,部分客戶擔心無人車配送的安全性問題,包括車輛碰撞、貨物丟失或損壞等,擔心無人車配送過程中會泄露個人隱私信息,以及無人車配送的服務質量無法與人工配送相媲美。
對此,王春娟建議,通過媒體宣傳、現場演示等方式,向消費者和物流企業客戶展示無人車配送的安全性能和技術優勢。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優化配送路線和配送時間,提高配送準確性和及時性。
“還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及時響應客戶反饋和投訴。在特定區域和特定場景下,開展無人車配送的試點示范項目,逐步積累經驗和口碑,提高消費者和物流企業客戶對無人車配送的接受度。”王春娟表示。
“我們判斷隨著技術迭代、政策的規范,尤其制造成本的降低,當無人車的投入回報周期從現在的3年縮短到1到2年,會吸引更多的客戶開始使用無人車配送。”菜鳥前述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