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支持上市公司回購增持,頻頻傳來新進展。
4月11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六家國有大行和多家股份行密集披露了股票增持回購貸款業務的最新進展,安徽、山東等多省份地方國資委也紛紛發聲支持上市公司回購、增持需求。
受訪專家指出,近日,上市公司增持回購熱情高漲,表達了堅定看好中國市場的決心,也彰顯了中國上市公司堅實穩健的財務實力。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同時,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業務對銀行展業也有積極意義。
銀行、地方國資積極行動
繼國有大行密集發聲后,股份行也跟進披露了股票回購增持貸款進展。
4月11日,浦發銀行在微信平臺更新一則推文稱,近期成功投放上海首筆市屬國企股票增持貸款,向華誼集團提供2.7億元、期限不超過3年的專項資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行已投放回購增持專項貸款項目24個,涵蓋長沙、蘭州等18個城市的上市公司,儲備已完成審批項目超100個,涉及集成電路、高端制造、光學電子、生物醫藥、交通運輸等多個行業。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自去年10月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創設以來,商業銀行紛紛行動,為上市公司提供資金支持。結合近日國有大行推文內容來看,銀行支持力度正持續加大,全力支持上市公司增持回購的需求。
具體看來,多家機構積極組織開展了支持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增持專項行動。例如,建設銀行表示于近期成立了股票回購增持專班,已與超過80家意向企業對接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業務。工商銀行也在近期開展支持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增持專項行動,對接企業資金需求近500億元。
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4月11日15時,月內已有29家上市公司獲得銀行回購、增持貸款的支持,貸款金額合計達100.21億元,行業涉及消費電子、生物醫藥等多領域。從企業性質來看,私營企業高達20家。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安徽、山東等地方國資委也紛紛召開座談會,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據悉,安徽省國資委、安徽證監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省屬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若干事項的通知》,支持安徽省屬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常態化股票回購增持機制,鼓勵用好用足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政策工具,有效維護上市公司市值。山東省國資委與山東證監局簽署《關于推動山東轄區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合作備忘錄》。截至4月9日,山東上市公司已發布股票回購增持貸款公告42家次,獲批貸款金額64億元。
上市公司增持回購大增
“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是繼互換便利(SFISF)之后,人民銀行創設的第二個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運用這個工具,人民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資金,由商業銀行向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及其股東發放貸款,用于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再貸款首期額度為3000億元,未來可視運用情況擴大規模。只要資本市場發展有需求,未來貨幣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的空間仍然不小。”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如何看待近期上市公司回購增持貸款爆發式增長的情況?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指出,上市公司增持回購大增,一方面表達了相關主體堅定看好中國市場的決心,另一方面也彰顯了中國上市公司堅實穩健的財務實力。
“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增持回購的積極性出現了明顯提升。”燕翔指出,“從中長期來看,上市公司增持回購不僅有助于改善投資者情緒、穩定市場預期和提振信心,還有利于推動市場定價更加注重公司內在價值和發展潛力,培育市場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從短期來看,上市公司增持回購流入的增量資金為A股市場帶來了更多活水,既保障了市場的流動性支持,更體現了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堅定信心。”
“在‘資產荒’的情況下,股票回購再貸款業務對銀行而言具有積極作用。”董希淼指出,銀行使用專項再貸款資金,向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及其股東提供貸款,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還可以此為契機擴大有效信貸投放,營銷一批優質的上市公司及其股東,穩定貸款規模,夯實客戶基礎。
隨著市場對股票回購增持貸款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董希淼建議,銀行應明確準入條件和規則,堅持必要的標準,防控好金融風險。利用專項再貸款資金提供貸款,用途是回購、增持股票,但股票價格往往波動較大。銀行可與借款人加強溝通,綜合采取股票質押、資產抵押以及第三方擔保等多方面措施,加強信貸風險管理。
展望后市,燕翔認為,上市公司增持回購對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政策支持下,未來上市公司增持回購規模有望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