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A股市場頻現股份協議轉讓案例,國資、產業資本等多方力量在其中交織融匯。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近期案例發現,股份協議轉讓不僅實現了單純的資本流轉功能,更逐漸演變為企業戰略重構、制度創新與生態進化的綜合“試驗場”。與此同時,股份協議轉讓也有望創造出“新價值”,即通過股權關系的重新配置,實現資本、技術等多重要素的共振增值。
公開征集引入戰投
“為引入新的戰略股東,構建有利于公司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股東結構,控股股東東方科儀控股擬通過公開征集轉讓方式協議轉讓公司部分股份,轉讓股份比例不低于15%且不超過20%。”今年3月底,東方中科發布的一則公告明確了擬通過公開征集轉讓方式協議轉讓公司部分股份。
公告顯示,按照當前東方中科總股本計算,轉讓股份數量不低于4493.64萬股且不超過5991.51萬股,股份性質為非限售法人股。
東方科儀控股表示,后續將研究制定本次公開征集轉讓的具體方案。同時,東方科儀控股也提醒,本次公開征集轉讓需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等有權機構的批準,能否獲得批準進入公開征集轉讓程序及何時進入公開征集轉讓程序存在不確定性。東方科儀控股還提醒,在完成公開征集轉讓程序前,本次公開征集轉讓的受讓方亦存在不確定性。
股權結構方面,東方科儀控股系東方中科控股股東。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其持股比例為25.44%。值得一提的是,若本次公開征集轉讓獲得批準并得以實施,可能導致東方中科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為優化資源配置、助推上市公司轉型升級,今年3月初,同大股份亦披露其控股股東濰坊金控擬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公司部分股份。公告顯示,濰坊金控以及公司股東同大集團擬通過公開征集方式分別將所持公司10%的股份同步轉讓給受讓方,公開征集轉讓實施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可能發生變更。
3月21日,同大股份披露,本次協議轉讓公司部分股份獲得濰坊市財政局批復。濰坊金控以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轉讓持有的公司10%股份,轉讓價格不低于30元/股,經公開征集的受讓方一并受讓同大集團持有的公司10%股份。
目前,濰坊金控持有同大股份1276.66萬股股份,股份性質為非限售國有法人股,占公司總股數的14.38%;同時,同大集團將其持有的公司1386.45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5.61%)對應的表決權委托給濰坊金控行使;濰坊金控合計擁有公司的表決權比例為29.99%,為公司控股股東。本次交易完成后,受讓方將直接持有不低于20%的公司股份,預計可能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
同大股份4月7日披露的進展公告顯示,在本次公開征集期內(即2025年3月24日至2025年4月7日),濰坊金控已收到青島卓岳銘梁新材料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北京星耀創企信息咨詢中心(有限合伙)兩家意向受讓方提交的申請材料,且兩家均已足額繳納8000萬元締約保證金。公告顯示,濰坊金控將盡快組織評審委員會對意向受讓方進行綜合評審,并按照有關規定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基礎上擇優選擇受讓方。
業務協同催生合作
記者梳理發現,以股份協議轉讓方式引入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正成為上市公司尋覓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戰略選擇。
“從具體運作模式來看,上市公司通過定向協議轉讓方式,將部分股權轉讓給具有產業協同效應的上下游企業,有助于構建新型商業合作范式。”華東地區某上市公司董秘認為,因改革轉型需要,以及從支持上市公司長遠發展角度考慮,探索通過具備產業協同效應的股份協議轉讓加速擴大產業規模,是相關上市公司有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今年3月31日,芯源微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中科天盛函告,經公開征集、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談判商榷及中科天盛內部決策,確定北方華創為受讓方,將其持有公司股份1689.9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41%)全部協議轉讓至北方華創,交易價格為85.71元/股,交易總價款為14.48億元。當日,中科天盛與北方華創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股份協議轉讓前,北方華創與芯源微持股5%以上股東先進制造于今年3月10日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北方華創擬受讓先進制造持有的芯源微9.49%股份,受讓價格為88.48元/股,交易金額為16.87億元。截至目前,該次交易尚在推進過程中。
公告顯示,如兩次交易均完成,北方華創對芯源微的持股比例將達到17.9%,成為芯源微第一大股東。不過,北方華創能否通過改組芯源微董事會取得其控制權尚存在不確定性。
對于受讓股權,北方華創表示,公司在半導體裝備業務板塊的主要產品包括刻蝕、薄膜沉積、爐管、清洗、快速退火和晶體生長等核心工藝裝備,芯源微的主要產品包括涂膠顯影設備等核心工藝裝備。雙方同屬集成電路裝備行業,但產品布局有所不同,具有互補性,有利于雙方協同效應的發揮。
“一方面,雙方可以通過合作,推動不同設備的工藝整合,協同為客戶提供更完整、高效的集成電路裝備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雙方可在研發、供應鏈、客戶資源等方面加強協同,共同提升企業競爭力和股東回報能力。”北方華創表示。
北方華創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業績預告也顯示出規模效應逐漸顯現給業務發展帶來的推動力。公司預計,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3.4億元至89.8億元,同比增長23.35%至50.9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2億元至17.4億元,同比增長24.69%至52.79%;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14億元至17.2億元,同比增長29.06%至58.56%。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類協議轉讓中,股權轉讓方通常為聚焦主責主業、盤活資產、支持公司優化股權結構、增強發展活力、提升營運質量和運作效率而進行相關權益變動。受讓方則通過產品互補、技術協同、市場拓展、供應鏈優化、研發增強等多方面的協同效應,提升整體競爭力,實現長期發展目標。
產業資本賦能發展
在股份協議轉讓市場中,受讓方類型已呈現高度多元化趨勢。其中,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正以股權關系為紐帶,尋求與產業資本的深度綁定。
中簡科技3月3日披露,于3月2日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華泰投資的通知,其于當日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向中石化資本轉讓部分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合計約2239.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0927%。根據中簡科技股票截至4月10日收盤價估算,本次股份轉讓總價超過7億元。
據披露,中石化資本是由中國石化集團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的產業資本投資平臺,采取直投與基金雙擎驅動的方式,重點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及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全產業鏈賦能體系,推動金融、科技和產業的良性循環,為被投企業賦能。
公告顯示,中石化資本成為中簡科技股東后,承諾將盡合理商業努力,充分發揮其央企優勢,與中簡科技及其子公司進行業務合作,推動中簡科技及子公司產品在商用大飛機等應用領域的市場開拓。
今年初,中石化資本還與萬潤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中國節能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中國節能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中石化資本轉讓其持有的4650.53萬股公司無限售流通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以及由此所衍生的所有股東權益,股份轉讓價款為6.15億元,每股轉讓價格為13.23元。本次協議轉讓已獲得國務院國資委批復。
對于此次受讓股份,中石化資本表示系基于看好上市公司發展前景和長期投資價值,以協議轉讓方式受讓上市公司股份,豐富化學領域產業投資布局。截至3月2日,中石化資本持有5%以上(含本數)股份的A股上市公司有瑞豐新材(13.37%)、海正生材(7.74%)。
除了股份協議轉讓外,為進一步通過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與技術互補,萬潤股份于今年3月25日與中國石化集團旗下的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簽署《項目合作意向書》,旨在共同推動模板劑、分子篩項目的產業化應用,提升市場競爭力。
“這種趨勢背后反映了產業競爭邏輯的深刻轉變,特別是在技術迭代加速、供應鏈重組的大環境下,企業單打獨斗恐難以應對潛在的市場波動風險,這也成為上市公司出讓股權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前述華東地區某上市公司董秘看來,通過股權紐帶建立的產業共同體,能夠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同時也使得交易動機從單純的財務投資轉向戰略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