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面臨調整,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招商、博時、興證全球、鵬揚基金等多家公募宣布運用固有資金投資旗下產品,合計自購金額達2.05億元,部分公司還承諾最低持有期限為1年。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頻頻自購。
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年內公募基金公司合計自購95次,凈申購金額達11.94億元,涉及47家公募公司旗下95只基金。其中,權益類基金成自購主力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A股市場整體估值不高,當下或是一次重要逆向布局時刻。
大手筆自購
自“國家隊”中央匯金公司、中國誠通和中國國新宣布增持相關ETF和股票后,公募基金公司也陸續出手。
招商、博時、興證全球、鵬揚基金于4月8日宣布,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將于近日運用固有資金投資旗下產品。
具體來看,招商基金表示,運用固有資金5000萬元投資旗下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并承諾至少持有1年以上;博時基金表示,運用固有資金6500萬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興證全球基金表示,自購金額合計將不少于6000萬元,并承諾持有期限不低于1年;鵬揚基金表示,運用固有資金1500萬元申購公司旗下鵬揚成長領航混合A、鵬揚數字經濟先鋒混合A、鵬揚產業智選一年持有期混合A,并將于近日繼續運用固有資金1500萬元投資于公司旗下權益基金。
上述四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包含多家最新管理規模超6000億元的大型公募,自購金額合計將達到2.05億元。其中,招商基金和博時基金同屬招商系。此前,招商局集團旗下7家上市公司招商蛇口、招商港口、招商輪船、招商公路、中國外運、遼港股份、招商積余集體宣布將加快實施股份回購計劃,以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投資信心,穩定及提升公司價值。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其他多家公募處了解到,雖近期暫未發布自購公告,但不排除后續會有自購產品的可能。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的自購行為更加頻繁。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公募基金公司合計自購95次,凈申購金額達11.94億元,涉及47家公募公司旗下95只基金。其中,權益類基金成為自購主力產品,股票型基金年內自購59次,凈申購金額達5.71億元,占全部基金凈申購總額47.85%;混合型基金年內自購17次,凈申購金額達1.7億元,占全部基金凈申購總額14.25%。
看好逆勢機會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公司此時選擇逆向投資,是在向市場傳遞看好的積極信號。
華夏基金認為,2025年市場或呈現“外險先至,內援后到”的態勢,當下正處于關鍵節點。盡管美國的關稅政策短期內會抑制雙邊貿易,對我國出口造成壓力,加大市場波動態勢。但從中長期來看,中國依托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持續突破的科技創新生態、縱深廣闊的國內市場,將加速重構全球經濟增長范式。
從市場表現看,華夏基金表示,目前風險偏好開始有所修復,從本周二漲停個股比例大幅提升來看,市場有望步入修復階段。而周一快速的下跌包含了足夠多的悲觀預期,本周大概率處于“不能更糟”時刻。此外,疊加中國權益資產整體估值仍然是估值洼地,當下或是一次重要逆向布局時刻。
方正富邦基金經理喬培濤認為,盡管市場短期震蕩難以避免,但中國資本市場仍展現出較強的抗跌韌性。
“我國在激發內需潛力方面具有顯著政策縱深,隨著二季度穩增長政策的持續加碼,消費復蘇主線或將成為A股市場的重要支撐。美股大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其過去多年蘊含的高估值風險集中釋放。相比之下,A股市場當前整體估值不高,權益資產具備較高投資性價比。”喬培濤表示。
具體到投資上,喬培濤建議,短期可關注高股息(電力、公路、銀行)、內需(地產基建、航空、軍工)、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半導體材料、醫療設備),以及受益關稅反制(農業、稀土)。中長期看,新質生產力領域的優勢正逐漸顯現,新科技浪潮仍在涌現,繼續看好以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成長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