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家水泥企業將納入全國碳市場 如何減碳?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雷椰,李德尚玉,實習生劉宇博2025-04-10 09:18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

根據《方案》,水泥行業的化石燃料燃燒、工業過程等產生的溫室氣體直接排放被納入管控,而管控的溫室氣體種類為二氧化碳。納入全國碳市場會對水泥企業產生怎樣的影響?企業又該如何應對?

多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按照單噸水泥碳排放550kg計算,近十年我國水泥工業每年碳排放在11億噸以上。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水泥企業或達1200家,目前企業減排壓力不大,但預計三到五年內碳配額將收緊,減排成本將上升。建議企業強化碳排放數據管理、提升碳排放核算核查質量、優化碳配額管理和履約,有條件的企業要使用數字化手段管碳。此外,目前低鈣熟料與低碳水泥、替代燃料等成為主要的減排技術途徑,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僅依賴單一技術手段難以達成,建議企業采取多技術的綜合應用策略。

納入全國碳市場水泥企業或達1200家

水泥是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柱性基礎原材料。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水泥新材院副院長葉家元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水泥生產和消費國,水泥產量占世界總產量50%以上。2011年我國水泥產量首次突破20億噸,此后十多年一直保持在20億噸以上的高產期。

不過,水泥行業的高產勢頭去年有所放緩。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水泥產品產量18.3億噸,比上年減少9.5%。盡管水泥產品產量增長速度放慢,但水泥行業的碳排放依舊不少。葉家元表示,按照單噸水泥碳排放550kg計算,近十年我國水泥工業每年碳排放在11億噸以上,碳排放總量巨大。

國檢集團認評中心的總經理閆浩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水泥行業生產中,化石燃料燃燒和熟料煅燒是兩大核心碳排放源,合計占行業總排放的90%以上,電力排放占比較小,約占5%左右。目前,中國建材集團有超過220家水泥廠,預計2025年全國范圍內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水泥企業數量或達1200家。

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會給企業帶來哪些變化?金隅冀東水泥綠色低碳推進部部長姜雨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納入全國碳市場后,企業要在原燃料獲取、工藝裝備升級等方面持續投入,這會增加經營成本。全國碳市場目的是通過市場調節碳減排的動力,在第一階段,以夯實碳排放管理基礎、推動企業熟悉市場規則為主要目標,培育經營主體,完善市場監管,提升各類主體參與能力和管理水平。所以,第一階段企業成本壓力并不大,不會進一步壓縮企業利潤空間。

閆浩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24年度水泥行業碳配額將按照經核查產生的排放量進行分配,2025年度與2026年度的配額量將基于碳排放強度控制的思路進行分配,2027年度以后將對標先進水平優化配額的方法進行分配。由此可見,雖然目前階段企業減排壓力不大,但三到五年內碳配額將逐步收緊,減排成本也將顯著上升,不過產生的減排成本還需要以企業實際情況為準。

企業面臨經營成本增加等挑戰,該如何做好相應準備?姜雨生表示,企業應該做好碳排放數據的基礎管理工作,建立數據質量管理體系、按照核算指南做好計量設備的改造和校準工作。高質量實施碳排放核算核查,系統性開展碳盤查等數據質控工作。實施碳配額動態盈虧分析,做優碳排放履約與碳資產管理工作,多措并舉降低履約成本,實現碳資產保值增值。有條件的企業要使用數字化手段管碳。

低碳水泥成為主要減碳途徑

水泥行業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領域。深入挖掘節能降碳潛力已成為行業發展重點任務。

技術是實現行業減碳的重要手段,水泥企業納入全國碳市場與低碳技術發展也有密切的關聯。閆浩春表示,當前,水泥企業面臨的碳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排放履約成本及低碳技術改造成本。以全國碳市場為例,若按當前碳價約60—80元/噸CO_2計算,單家企業年度碳成本可能達數百萬元至數千萬元,占生產成本約3%—8%。碳約束將顯著壓縮利潤空間,尤其是中小型高耗能企業,部分企業利潤降幅或超10%。通過納入全國碳市場將加速行業整合,推動企業采用替代燃料、碳捕集等技術,倒逼落后產能退出,同時能夠提升行業集中度和低碳轉型速度。

姜雨生也表示,低碳技術投資需求與碳價格相關,也是全國碳市場作為市場調節的重要因素。當企業減排的成本大于可能在全國碳市場的收益時,企業就沒有動力去做減排的投資,反之企業就會采用低碳技術投資獲得更多的全國碳市場收益。

葉家元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結合實際情況,我國水泥工業未來碳達峰與碳中和技術途徑主要有4種。

一是低鈣熟料與低碳水泥。實施熟料低鈣化技術并開發無熟料/少熟料膠凝材料等低碳水泥,可有效降低熟料生產的石灰石消耗量,從而有效降低原料碳的排放。相比普通硅酸鹽水泥熟料,新型低鈣熟料體系的燒成溫度可降低100℃,石灰石消耗量減少20%,二氧化碳減排約30%;無熟料/少熟料膠凝材料主要以硅鈣鋁質固體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熟料用量少,其二氧化碳減排可高達90%以上。

二是替代燃料。通過提高替代燃料的使用比例來降低水泥生產的煤炭消耗。依托國內垃圾分類政策的逐步推行,研發替代燃料預處理技術與裝備以及多源型替代燃料的綜合處理與應用技術,力爭在2030年水泥行業的燃料替代率達到15%,2060年達到70%以上。

三是全氧燃燒耦合碳捕集技術及利用。全氧燃燒技術以氧氣替代空氣助燃,避免空氣帶走大量熱量,并將煙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提升到80%以上。高二氧化碳濃度煙氣可直接封存利用,也可進一步捕集提純。其中,利用高二氧化碳濃度煙氣直接制備碳化建材制品技術,將是二氧化碳利用技術的重要方向。

四是清潔能源利用。氫能、二氧化碳加氫合成氣以及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煅燒熟料等顛覆性技術,可能促進水泥生產工藝的大變革,進而顯著降低整個流程的二氧化碳排放。2060年,使用替代燃料和清潔能源(如氫能等)將實現100%替代化石燃料。

“據預測,在上述減碳技術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噸水泥二氧化碳排放量于2030年可控制在440kg以下,到2050年可進一步降低到270kg以下(較當前水平降低約50%)。2060年,碳捕集與利用技術的全面實施,我國水泥工業基本可實現碳中和。”葉家元表示。

葉家元認為,第一種途徑中的低碳水泥,即水泥中少用熟料,這是當前企業最容易實施且成本最低的。不過,目前低碳水泥尚未有明確的定義,要準確評估其當前規模及未來發展趨勢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指出的是,適于低碳水泥特性的標準體系亟待建立和完善。此外,第二種途徑的替代燃料也是當前企業在努力實施的方案,但要投入較多成本,且要取決于燃料供應等環節。四種技術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僅依賴單一技術手段難以達成,必須采取多技術的綜合應用策略。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 亚洲v欧美v日韩v在线观看 | 色福利视频网站 | 中美日韩在线观看网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第一区在线 | 在线观看片a免费不卡观看 欧美人与动甡交欧美精品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