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高官、知名學者、金融機構、科技企業,以及眾多尋求機會的投資人,讓今年的香港Web3嘉年華格外熱鬧。
據主辦方透露,這場為期四天的行業盛會匯聚了近400位來自全球技術、金融、安全、娛樂等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與行業領袖,希望通過跨界對話共同擘畫Web3技術的演進藍圖。與此同時,關于行業的風險和機遇,同樣引發了眾多參會者的思考。
活動現場(陳霞昌/攝)
政府大力推動
Web3,意即第三代互聯網,區別于Web1(第一代互聯網)和Web2(第二代互聯網),Web3的核心特征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可信的價值互聯網。其基本邏輯為用戶自主,去中心化。Web3基于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打造了一個由用戶主導的開放寫作、隱私保護、生態共建的數字世界。
香港目前正大力推動Web3在本地的發展。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本次Web3嘉年華并發表演講,足以體現香港特區政府對Web3的重視。陳茂波在演講中表示,香港致力推動第三代互聯網“Web3”發展,特區政府一直通過平衡和有利于創新的監管方式,尋求為市場參與者維持公平的競爭環境。
陳茂波說,政府此前已發表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并推出多項措施,香港證監會已向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申請者發牌,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香港金管局也正為香港的穩定幣發行人制定監管制度。第二份有關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聲明也將在今年公布,內容涵蓋如何利用Web3加速傳統金融服務發展、賦能實體經濟并強化數字資產技術的應用。
截至目前,政府已撥款5000萬港元支持數碼港推動Web3生態圈建設,吸引多家Web3企業落戶香港。據香港財庫局副局長陳浩濂透露,截至去年9月,香港已擁有超過1100家金融科技企業,年增長達15%以上,涵蓋數字銀行、虛擬保險、虛擬資產教育平臺等多元領域,當中包括8家持牌數字銀行、4家持牌虛擬保險公司和10家持牌虛擬資產教育平臺。
他強調,香港作為排名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國際金融中心,一直走在科技創新前沿。
香港特區政府持續推動Web3的發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投資者參與其中。
加密貨幣投資人Mark已經連續兩年來香港參加Web3活動。他對記者表示,香港這兩年在推動Web3上的力度很大,加密貨幣交易只是Web3的其中一部分。香港市場每次有新的產品出現,他都愿意去嘗試。除大眾耳熟能詳的加密貨幣外,他還投資了華夏港元數字貨幣基金,以及關注博時基金(國際)與HashKey Group合作即將推出的港元及美元貨幣市場ETF代幣化方案。該項目目前已獲得香港證監會(SFC)的批準,即將在4月正式發行。據悉這將是全球首只代幣化貨幣市場ETF。
“風險有,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有風險。現在這些新的產品經過金融機構的精心設計,以及獲得監管部門的審批,已經過濾掉相當多的不合規地方。多嘗試一下挺好的。”Mark這樣解釋自己的投資。
活動現場(陳霞昌/攝)
RWA市場或迎來爆發
在活動當天的演講中,陳茂波還透露,香港將于今年稍后發布第二份有關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重點推動傳統金融服務與虛擬資產技術的深度融合,并研究如何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時提升實體經濟的靈活性。雖然并未直言,但業內人士普遍表示未來香港Web3生態的發展重點將是RWA代幣化。
RWA(Real World Assets),指與現實世界中的實物資產掛鉤的金融資產,核心是通過技術手段將傳統資產轉化為可交易的數字化形態。RWA代幣化是基于區塊鏈將RWA代幣化并引入到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Web3.0項目。
RWA代幣化不僅是本次Web3嘉年華的熱門議題,更是整個Web3生態過去兩年增長最快的領域。據歐科云鏈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4月初,RWA板塊(除穩定幣)總市值已接近200億美元,年初至今增長26.26%,與2024年同期相比取得102.87%的漲幅,表現顯著優于其他板塊。隨著機構投資者的涌入,如何在合規、安全、透明的框架下推動RWA發展,成為行業關注的重點。
歐科云鏈研究院負責人汪樂樂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政策支持到技術落地,香港正在積極擁抱代幣化浪潮,并希望通過代幣化重塑金融競爭力,在未來競爭中占據更多主動權。香港Web3生態的最大發展機遇可能不在于虛擬資產交易,而在于如何借助自身制度與金融優勢將龐大的傳統資產代幣化。
“不過,代幣化不是簡單地將資產‘搬到’鏈上,而是要通過上鏈激活資產流動性。”汪樂樂這樣對記者解釋。
今年以來RWA熱度持續升溫,從國外的貝萊德、高盛,再到國內的華夏基金等,知名機構紛紛參與其中,但RWA目前仍處于發展早期階段,很多RWA項目由于缺乏鏈上應用場景和實際流動性,導致其有價值但沒有價格,更無法實現真正的資產自由流通。
“解決RWA的鏈上流動性問將是未來很長時間內的該領域的主要議題。”汪樂樂說。
事實上,隨著RWA賽道的不斷成熟,連接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保證透明化與安全性成為關鍵課題。汪樂樂也表示,除了資產,數據也是RWA代幣化過程中的關鍵要素。現階段很多RWA項目都在利用鏈上數據可信安全且透明可溯特性,對現實資產收益進行數字化改造,而未觸及資產本身的所有權。“無論代幣化還是其他鏈上應用,從創造、交易、定價到再生產都離不開鏈上數據:資產是核心對象,鏈上數據則是關鍵生產資料。”汪樂樂說。
數據重要性愈發突出
Web3嘉年華舉辦期間,由上海數據交易所和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辦的中國數據資產50+閉門研討會也在香港召開。
記者在研討會上了解到,上海數據交易所等機構也在積極探索以數據資產作為底層資產的RWA業務新范式RDA(Real Data Asset)發展。構成RDA的數據資產基本要求是本身具備價值且真實可信,而這些特征是鏈上數據天然具備的。
早在2024年12月,農業領域首個數字資產就在上海數據交易所誕生。一項名為馬陸葡萄數字資產的項目首發并實現了一千萬元股權融資。這也讓上海數交所在該領域的探索備受關注。
在探討會上,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數據資產管理中心主任劉小鈺就表示,上海數交所首創的RDA不僅是對RWA的創新實踐,更是解決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難題的關鍵鑰匙。RDA開創性地將真實數據資產作為價值載體,即通過數據資產入表、登記、估值等舉措,來合理挖掘現實世界資產之外的數據世界資產,目標是釋放數據資產價值,依托區塊鏈實現數據資產的確權與流通,為企業開辟新型融資渠道。
同樣參加該研討會并發言的汪樂樂表示,鏈上數據不僅可以保障傳統RWA資產的透明化和流動性,本身也有希望構成新的RDA底層資產標的,為RWA生態提供更多可能性。
校對:呂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