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銀行風險管控漸嚴,無卡現金類業務仍在持續收縮。
近日,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為給客戶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該行將于2025年4月9日起停止ATM掃碼存款服務。后續,客戶可持招商銀行銀行卡,通過該行ATM或前往營業網點辦理存款業務。
據券商中國記者梳理,除招商銀行外,多家銀行陸續關閉無卡存取款業務,包括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等銀行在內,近一年來調整相關業務的機構已超30家。
國有大行、股份行率先發布調整。去年5月,交通銀行發布公告稱,為推進業務高質量發展,加強風險管理,該行將于當月底停止個人手機銀行無卡取款功能中的預約取款服務。同月,中信銀行發布公告稱,關閉現金自助設備授權碼取款功能。
中小銀行則在去年底陸續跟進。去年11月,禹城農商銀行、龍口農商銀行、陽谷農商銀行、蘭山農商銀行等20余家農商行宣布調整無卡存取款業務,取消自助設備(ATM)“預約取款”“掃碼取款”“無卡存款”等功能。12月,棲霞農商銀行、萊州農商銀行等銀行“官宣”跟進調整。
業內人士指出,ATM等自助設備的無卡現金類業務較易造成金融風險,銀行陸續跟進收緊系出于風險考量,“也可能與降本增效有關”該人士表示,ATM機器的系統維護、升級、無卡現金類業務的后臺風控等都需要銀行支付運營成本。
對于“預約取款”“掃碼取款”“無卡存款”的取消,客戶則反應不一。
有國有大行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無卡取款需要使用手機完成登錄、驗證、輸入密碼等多個步驟,無卡現金類業務還設有金額門檻,因此大部分客戶仍會選擇攜帶銀行卡進行存取款,使用掃碼等方式辦理存取款業務的大多為年輕人。但在社交平臺中,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實體卡容易有丟失和遺漏的風險,掃碼取款功能十分便利,希望“不要取消”。
券商中國記者來到北京招商銀行一網點進行操作,目前該行仍可以使用ATM機進行“掃碼存取款”,根據工作人員介紹,若使用招商銀行ATM二維碼取款,單卡每日限額2萬元;二維碼存款則單卡每日累計限額3萬元,單筆限額1萬元。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訴記者,從技術層面看,掃碼存款采用的身份驗證安全性較低,這也是銀行調整無卡存取款業務的重要原因;在影響方面,無卡存取款業務總體需求不高,業務量較小,調整之后影響較小。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一方面,掃碼取款和刷臉取款等方式早已落地,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從安全性的角度考慮,預約取款存在時間差,無法同時確認收款人和賬戶持有者關系等方面的漏洞,有一定的潛在風險。
“使用ATM存取款的用戶以老年人居多,這類人群習慣于直接使用銀行卡辦理相關業務,二維碼存款本身操作流程也相對煩瑣,使用便捷度不夠。”王蓬博指出,ATM二維碼存款業務可能存在不能準確識別存款人的身份、不能確認與收款人的關系等方面的情形。此外,資金的來源和使用有隱蔽性,會提升銀行監控洗錢活動難度。
“后續還會有銀行跟進調整無卡存取款業務,銀行存取款業務應以安全性為主,同時滿足身份驗證且遵守時空統一等原則。”王蓬博預測。
排版:羅曉霞???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