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以來,公募基金行業掀起了一股指數增強基金的布局熱潮。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4日,年內共有52只增強指數型基金上報,涉及37家基金管理人,較去年同期的17只同比大增206%,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與此同時,年內已有32只指增基金成立,合計發行規模達170.88億元,遠超2024年同期的18億元。
這一現象的背后,既體現了市場對“被動投資+主動增強”策略的認可,也折射出量化技術發展與行業競爭格局演變的雙重驅動。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新指數推出、策略創新及投資者需求多元化,指數增強基金或將成為公募行業未來擴容的重要方向。
申報數量同比增長超兩倍
今年以來,指數增強基金的申報與發行呈現爆發式增長。從申報端看,開年至今已有52只產品上報,遠超過去五年同期水平(2019—2023年同期分別為6只、8只、11只、12只、15只)。這一數據較2024年同期的17只同比增加逾兩倍,且參與主體從13家管理人擴展至37家,中小公募占比顯著提升。從發行端看,年內已有32只指數增強基金成立,另外還有9只正在發行、12只蓄勢待發,顯示出市場對這類產品的強烈需求。
業內人士看來,這一熱潮的驅動因素,既包括市場環境的變化,也與行業競爭策略調整密切相關。一方面,近年來A股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對兼具透明性與超額收益潛力的工具需求上升;另一方面,在ETF領域頭部效應凸顯的背景下,中小公募選擇以場外指數增強產品為突破口,避開與頭部機構的直接競爭,同時發揮自身在量化模型構建上的差異化優勢。
此外,政策與產品創新也為申報熱潮添了一把火。3月以來,包括科創綜指增強基金、中證A500指數增強策略ETF在內的多只產品集中獲批,為市場注入新鮮血液。其中,科創綜指是今年發布的重磅寬基指數,其覆蓋科創板全部符合標準的上市公司證券,全面反映科創板整體表現,該指數自發布以來受到公募機構的積極布局,在業內人士看來,科創綜指的推出,為投資者布局“硬科技”發展機遇提供了新的優質工具,有望助力資金向創新領域聚集,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量化技術發展日益成熟賦能指數增強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指數增強基金的爆發背后,離不開量化投資技術的革新。近年來,AI與大數據的深度融合,使得多因子模型、機器學習算法逐漸成為行業標配。
天弘基金基金經理林心龍表示,天弘基金的指數增強策略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快速的迭代,目前在傳統的基本面量化以及多因子策略框架基礎上,在各個環節深度融合了機器學習的算法,并且引入了一系列高置信度的衛星策略,形成了目前AI+多的策略框架。同時為了追求更高的超額收益穩健性,還構建了跨時域集成模型,分別在長期、中期和短期捕捉和挖掘市場的超額收益。
海富通基金基金經理林立禾認為,AI模型正極大地賦能量化投資。“我們使用的量化投資模型以樹模型和神經網絡為主。通常來說,傳統線性模型只能捕捉線性信息且難以處理非結構化數據,而樹模型和神經網絡能捕捉非線性信息。”林立禾表示,基于5到10年的海量歷史數據,借助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算法,可以通過大模型高效地處理和分析數據,挖掘其隱藏的規律和趨勢,同時可以快速捕捉到新信息對市場的即時影響,預測未來股價走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指數增強基金在極端市場行情中有可能失效。滬上一位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如果市場出現單邊行情,很多指數增強基金跑輸指數,會帶來投資者的不信任。他表示,“未來的競爭不僅是收益率的比拼,更是風險調整后收益的較量。”
在控制回撤方面,林立禾表示,一是事前風控,在開發階段就對交易策略的多維度風險敞口作出一定的限制;二是事后風控,對交易策略的盈虧進行分析,同時關注是否出現了歷史行情中未曾出現過的極端行情,通過自動化工具進行歸納并優化,并對模型做相應的調整。此外,嚴格遵守程序化交易,并且持續探索算法的優化。
指數增強型基金有望不斷擴容
展望后市,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被動投資持續火熱,指數增強型基金有望不斷擴容。
從需求端看,隨著投資者教育深化與資產配置理念普及,指增基金“透明化+超額收益”的特性正吸引更多資金入場。目前,全市場指數增強基金規模占比仍很低,相較于成熟市場存在顯著提升空間。從供給端看,基金公司正加速布局多元化標的指數,除傳統寬基指數外,主題型、策略型指數(如自由現金流、ESG等)的增強產品陸續涌現,滿足細分領域投資需求。
從業績表現來看,海通證券近期發布的金融工程專題報告顯示,2024年全市場71%的指數增強基金跑贏了指數,整體平均超額收益為2.13%,其中,中證500指增平均實現超額2.36%。
滬上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相比于ETF較為依靠先發優勢,指數增強基金更多是靠長期業績取勝,各家基金公司比拼的是誰更能做出相對基準的長期超額收益。在ETF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的當下,布局指數增強基金也是中小基金公司差異化發展的思路之一。
國金基金量化基金經理姚加紅表示,ETF等被動投資品種規模增長較快,說明市場對指數投資越來越認可;同時A股市場相較于成熟市場超額收益空間可期,相較于完全被動的指數和ETF投資,指數增強產品如果能提高超額收益的持續性,在未來幾年內或是被動投資很好的補充。
排版:王璐璐
校對:彭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