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六家國有大行2024年年報披露完畢,其理財子公司業績情況、業務規模也浮出水面。
2024年,國有六大行理財子公司均交出亮眼答卷:產品管理規模和凈利潤均實現正增長。其中,部分理財子公司管理規模同比增長超30%,凈利潤同比增長超20%。具體來看,上述六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規模全部突破萬億元,總規模達10.05萬億元,同比增長19.64%;合計實現凈利潤92.36億元,同比增長16.12%。
凈利潤均實現正增長
經營業績方面,2024年年報顯示,六家國有大行旗下理財子公司均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表現突出,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均突破20%。
具體來看,中銀理財以19.63億元的凈利潤領跑,同比增長20.58%;農銀理財緊隨其后,實現凈利潤19.56億元,同比增長22.48%;中郵理財以10.3億元凈利潤位列第三,同比增長22.47%。
此外,工銀理財實現凈利潤14.22億元,同比增長7.32%;建信理財實現凈利潤15.26億元,同比增長15.34%;交銀理財凈利潤實現13.39億元,同比增長7.98%。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2024年凈利潤普遍實現增長,核心驅動力來自行業規模擴張、產品結構優化、成本效率提升及政策環境支持等多維度因素:一是債市“好行情”,2024年債市表現良好,使得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相對穩定,未出現大幅破凈贖回,這有助于保持理財產品的規模和利潤?。二是?“手工補息”存款被叫停,監管動作限制了“手工補息”存款現象的發生,導致部分存款從銀行表內流出,轉而流入理財市場,為理財市場帶來了約2萬億元的增量資金,進一步推動了理財規模的增加?。三是?投研和風控能力的提升,理財子公司聚焦客戶需求,加大產品創新,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四是?代銷渠道的拓展,理財子公司積極拓展母行外的代銷渠道,增加了產品的銷售渠道,提升了市場份額和收入?。五是?與母行集團的戰略協同,部分理財子公司在投行等業務上加強了與母行集團的戰略協同,提升了整體業務效率和收益?。
集體邁入“萬億元俱樂部”
2024年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上述六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產品管理規模均實現大幅度增長。其中,交銀理財、中郵理財增速領跑行業,管理規模同比增長幅度均超30%;工銀理財、農銀理財緊隨其后,同比增長幅度超過20%。
從管理規模來看,農銀理財以1.97萬億元產品管理規模位列第一,同比增長24.08%;工銀理財以1.96萬億元產品管理規模緊隨其后,同比增長22.01%;中銀理財產品管理規模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5.26%;交銀理財產品管理規模1.62萬億元,同比增長31.39%;建信理財產品管理規模1.6萬億元,同比增長6.67%;中郵理財產品管理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達1.02萬億元,同比增長31.68%,成為第六家萬億元級理財子公司。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產品管理規模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在存款利率不斷下調的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相對優勢凸顯,吸引了更多投資者開展理財投資。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根據客戶需求和市場變化創新理財產品,更好地服務客戶。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理財子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的增長。
交通銀行年報顯示,交銀理財產品管理規模增長的背后,離不開代銷業務的強化。2024年末,該公司行外代銷產品余額9316.34億元,初步建立了以母行為主體,開放、多元的全渠道體系。
此外,年報還透露出理財子公司未來發展趨勢:一是理財子公司將積極拓展母行外代銷業務,助推規模增長;二是部分理財子公司將加強與母行集團的戰略協同。
婁飛鵬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拓展母行外代銷渠道,有助于更好地推動理財產品觸達客戶并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在投行等業務上加強與母行協同,也有助于發揮各自優勢,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這種趨勢未來還將延續。
招聯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各類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標準化投資業務開展中,均面臨與母行在銷售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協同需求。對大行的理財子公司而言,應進一步挖掘和發揮集團的資源和優勢,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同時,應抓住理財產品銷售暫未對第三方開放的時間窗口,建設和完善代銷系統,培養專業的產品經理和理財顧問,大力發展理財產品及其他金融產品代銷業務,將自身打造成為“金融產品超市”,努力搶占財富管理大市場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