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婁底某中學的春游野炊視頻火遍全網。該校初一到初三的1200余名學生?在戶外用磚塊搭灶、生火烹飪,展現出了令人驚嘆的廚藝:一名男生憑借行云流水的顛鍋炒面技術引來“哇”聲一片?,另一名女生則以色香味俱全的辣椒炒肉獲得師生好評?。活動中,學生們還手捧各色菜品,向老師發出“試餐”邀請,師生互動場面溫馨歡快?。
“可以蹭飯嗎?我就吃一勺”“隔著屏幕都聞到菜香”“建議帶家長,我也好想去”……上述視頻在“饞哭”網友的同時,也掀起一波“回憶殺”,不少人在評論區曬出“同款”照片。這次活動“后勁兒”也很大,有家長反饋,孩子首次萌生下廚意愿,主動嘗試家務勞動?。
讓學生分組完成從備菜到烹飪的全部過程,既鍛煉了生活技能和動手能力,在分工合作中培養了團隊協作意識?,也在歡聲笑語中釋放了學習壓力、增進了同窗情誼。這堂將勞動教育融入大自然的勞動課,讓學生在勞動中親近自然、體驗快樂、收獲成長。
春游野炊視頻“火”出圈,是網友對于勞動創造價值的認同,也是對于培養勞動精神從青少年抓起的共鳴。具備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良好的勞動品質和基本的勞動技能,青少年才能真正實現全面發展。
早在2020年3月,國家便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從2022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正式升級為全國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新課標規定,勞動課程內容分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3大類別,共設置10個任務群,許多地方已將勞動教育納入“開學第一課”。
眼下,這堂“尋味春天”的勞動課,提醒一些家長對于學習的理解需要“上新”,對于勞動教育的觀念需要“進化”。現實中,一些家長總盯著孩子的成績和分數,內心對勞動教育并不重視,甚至主動“代勞”,以影響學習之名,剝奪孩子參與家務和勞動的機會。
此前,在一檔成長類綜藝節目中,一位媽媽對于孩子做家務的理解令我印象深刻——“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家務勞動會鍛煉你的動手能力,同時還會讓你培養感恩之心,更會讓你有耐心和愛心。”不久前,江蘇徐州一所別具一格的幼兒園教孩子們燒火做飯、裁布縫衣、種地養花等生活技能,也收獲了不少點贊。在出過力、流過汗之后,孩子才會深刻體會到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在俯身勞動、親近泥土之后,孩子才能領悟到勞動創造幸福的人生真諦。
對孩子們來說,勞動是本能更是技能,它會陪伴孩子一生的成長,進入大學后,他們需要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步入社會后,需要依靠勞動謀生。能否在勞動中體味到人生的樂趣,咀嚼到光榮的滋味,感受到工作的價值,是人生的課題,也是幸福的密碼。
好的教育不僅存在于課堂上、教室里,更藏在對煙火氣的熱愛里。春林漸盛,春水初生,期待更多有泥土味、煙火氣的勞動課能來到青少年身邊,為他們種下一顆勞動精神的種子,在漫長的歲月里靜待花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