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千禾0”引發的種種爭議,千禾味業(603027.SH)再次發布聲明。
3月24日,千禾味業公告,眉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對公司成品庫房、商場超市在售的相關產品進行監督抽檢,共計23批次。經檢測,結果符合企業標示的釀造醬油國家標準(GB/T 18186)。抽檢的所有“千禾0”產品未檢出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三氯蔗糖、安賽蜜等食品添加劑含量。
公司還表示,“千禾0”商標用于區分公司零添加產品和非零添加產品。凡是使用“千禾0”商標的產品都是零添加產品。“千禾0”系列產品僅使用食品原料,絕不添加食品添加劑。
同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此事詢問千禾味業,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一波三折的股價
據《消費者報道》,今年3月該雜志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13款宣稱零添加的醬油,測評指標為總砷和鎘。
測試結果顯示,送檢的13款宣稱零添加醬油中,12款檢出鎘,7款檢出總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中,檢測出0.0110mg/kg的鎘,因此質疑“千禾0”商標的合理性,該報道引發大量消費者關注議論,并引發股價一波三折。
目前來看,市場上關于千禾味業的“千禾0”系列產品的爭議主要聚焦在兩個方面:“千禾0”旗下產品重金屬含量究竟有沒有超標?“千禾0”商標本身是否構成消費誤導?
對此,千禾味業21日曾在官方微博發布說明,回答了以上兩個問題:
首先,“公司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相關報道所述我公司產品‘鎘’檢出值為0.01mg/kg,遠低于相近類別食品安全標準的要求。”
也就是說,依照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規定,“千禾0”系列產品相關的食品添加劑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其次,對于“千禾0”注冊商標與“產品零添加”關系的說明,公司表示“千禾0”系列產品“不存在蹭熱點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為。該商標設立的初心是為了對零添加產品做區別,便于廣大消費者選購,不存在誤導消費者的行為”。
但也有律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千禾0”這個商標本身并不違法,在實際使用時因同時宣傳“零添加”產品,易讓消費者產生概念混淆。
澄清并未消弭市場擔憂。隨著輿論持續發酵,千禾味業股價持續四日下跌。截至3月21日,千禾味業股價連續四日下跌,累計跌幅達7.3%,市值蒸發9.5億元。
緊接著,3月23日,千禾味業董事長伍超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千禾0”商標,就是用于區分千禾味業零添加產品和非零添加產品。而根據中國和歐盟標準來看,“千禾0”系列產品均遠低于相近類別食品安全標準的要求;3月24日,千禾味業再次發布公告,重申了旗下“千禾0”產品生產是合法合規的。
三次公開澄清后,股價小幅度回溫,截至3月24日收盤,千禾味業股價報收11.60元/股,漲2.29%。
多重壓力
添加劑問題一直是調味品行業的“命門”。類似的情況,千禾味業的競爭對手,“醬油一哥”海天味業(603288.SH)三年前也曾遇到過。
2022年9月,海天醬油爆發“雙標”事件。當時有媒體爆料海天味業在國內售賣的海天醬油含有食品添加劑,而國外售賣的海天醬油則為零添加,質疑其國內國際執行雙重標準。盡管海天連續發布三次聲明澄清,但仍引起了民眾對海天信任度暴跌。
緊接著的2023年,海天味業遭遇了自上市以來的首次業績同比下降。2023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業收入245.59億元,同比減少了4.1%;實現歸母凈利潤56.27億元,同比減少了9.21%。產品端,海天味業核心產品醬油業務銷售量下滑了8.17%、蠔油下滑了1.92%、調味醬下滑了0.41%。
同年,以“零添加”著稱的千禾味業的業績卻迎來了高光時刻。2023年,千禾味業營收增長31%達32.07億元,歸母凈利潤也創下了5.3億元的歷史最佳數據,公司追加注冊多個“千禾0”商標。
然而,隨著“零添加”概念普及,市場上同類零添加產品雨后春筍般出現,同類競品紛紛下場搶占千禾的市場份額。據記者搜索,目前在李錦記、金龍魚、松鮮鮮品牌的線上旗艦店內,均有標明“0添加”的醬油產品。“零添加”的概念已經從千禾的差異化賣點,變成了“行業標配”。
其中,李錦記的“零添加防腐劑”生抽配料表顯示,除了防腐劑外,焦糖色、三氯蔗糖等添加劑仍存在。根據國家標準(酵母加工制品GB/T 20886.2-2021)的定義,它和食鹽、食糖的性質一樣屬于食品配料。由此可見,行業對于“零添加”的認定并不太統一。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記者表示,調味品產品很難做到絕對的“零添加”,國家現在對于零添加產品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也在嚴抓監管,但不是所有產品都完全具備“零添加”的條件。另外,零添加的產品也不一定最適合消費者,更多只是賣一個營銷概念。
壓力不只來自于同行,隨著家庭飲食習慣的調整,消費者對于醬油的整體需求似乎也在縮小。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國內人均年醬油需求量已從2015年的7.28千克降至2020年的4.86千克。
種種因素導致,2024年千禾的營收增速放緩。2024年前三季度,千禾味業營業收入為22.88億元,同比下滑了1.85%。歸母凈利潤為3.52億元,同比下滑了9.19%。同期,醬油業務收入14.35億元,同比下降2.44%。
為拓展市場,千禾將目光放至B端餐飲市場。伍超群曾在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目前千禾味業針對餐飲渠道拓展的規劃是在原有消費基礎較好的市場上,組建專業的人員團隊,使用專業的批發商或經銷商,同時開發有別于C端消費者的產品來進行銷售。
同時,為改善產品單一局面,公司也將產品線延伸至有機醬油、食醋、料酒等品類,但目前看來產品多元化策略尚未起效。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第二大產品食醋實現營業收入約2.87億元,同比下降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