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為期兩天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昨日落下帷幕。今年是該論壇舉辦25周年,共有21個國家86位跨國企業的正式代表出席論壇,首次參會的跨國企業數量創新高。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大背景下,跨國企業對這一論壇如此重視,既是想借此機會了解中國經濟最新的政策動向和發展趨勢,尋求參與中國市場的機會;也是希望能集眾智、聚共識,求索新時代全球化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一舉一動始終受到世界關注,特別是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如何有效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各種內外部挑戰,這不僅關乎中國經濟自身的轉型發展,也將對世界經濟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拋開宏大敘事,論壇現場有不少“微鏡頭”細節也都透露著世界的關切,訴說著語言之外的深意。在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作主旨發言的時候,坐在記者旁邊的一位德國企業負責人認真地記錄重點,雖然看不懂他具體記了什么,但從他聽著同聲傳譯時不時提筆書寫的動作,也能知道他所關心的中國政策“關鍵詞”:優化消費環境、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擴大制度型開放、綠色低碳發展。
還有多位外籍企業家不約而同地談到中國正迸發出澎湃的創新動能。不論是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喊出“家在中國”,要繼續加大在華投資,還是阿斯利康CEO直言中國正成為比歐洲更重要的創新引擎,并宣布斥資25億美元在北京建立戰略研發中心,外資來華投資模式正從過去的建廠“謀生產”轉為“謀研發”,這也是中國產業鏈正從中低端的加工制造轉向中高端制造和科技創新的縮影。
中國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潛力,也正持續涌現“工程師紅利”。需求側與供給側的相向而行將促成互相成就的化學反應,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高度。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都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并始終歡迎國際資本關注中國,做多中國,深耕中國投資沃土,共享中國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