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澎湃浪潮中,以網易為典型代表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不斷優化自身技術矩陣,搭建起一條從虛擬世界延伸至實體產業的創新鏈路,逐漸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力量。
近日,證券時報“港股新質生產力”報道團隊走進網易,近距離探尋這家中國互聯網頭部企業,如何憑借深度融合游戲技術、人工智能(AI)與工業場景,打破傳統行業的效率瓶頸,重塑人機協作模式,為實體經濟領域植入智能化基因。
從虛擬世界到實體經濟
重構生產力底層邏輯
2月20日,網易2024年度成績單正式公布。這份財報不僅展現了過去一年的經營成果,更彰顯出公司在研發投入上的堅定決心。
數據顯示,2024年,網易研發投入高達175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16.6%,且已連續5年研發投入超百億。持續的研發投入,為網易的產品創新、業務拓展與技術升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使其在迅猛發展的科技浪潮中始終穩居領先地位。
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網易敏銳捕捉到這一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積極布局AI戰略,將其廣泛應用于教育、音樂、企業服務、游戲等多個領域,為各業務的創新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隨著虛擬游戲世界中的技術持續迭代更新,網易伏羲人工智能實驗室(以下簡稱“網易伏羲”)也在積極探索將這些技術從虛擬世界引入現實生產力應用的路徑。網易伏羲正是推動這一進程的關鍵載體之一。
網易伏羲成立于2017年,是網易旗下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研究方向涵蓋強化學習、圖像動作、虛擬交互、自然語言、用戶畫像、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等,已擁有動畫遷移和生成、智能捏臉、AI創作等多項行業領先技術。
網易靈動負責人楊新偉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網易伏羲始終秉持“創建人工智能與游戲交叉領域的世界一流實驗室”的宗旨,在探索前沿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推陳出新,充分釋放創作者生產力,革新游戲體驗。與此同時,網易伏羲借助游戲平臺的海量數據與仿真環境,大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網易伏羲的AI應用創新并未局限于虛擬世界。楊新偉表示,游戲是AI絕佳的試驗田,人工智能的早期發展正是在游戲中得到錘煉。依托游戲產業,網易積累了大量人工智能技術成果,如低延時傳輸技術、數字孿生仿真建模技術等。網易伏羲要做的,便是將這些技術成果賦能其他產業,推動其他產業的智能化發展。
其中,網易靈動是網易伏羲重點打造的機器人品牌,旗下的挖掘機器人和裝載機器人兩款核心產品,已參與10多個省份的50個重點建設項目,覆蓋礦山、攪拌站、港口、基建、應急救援、職業教育等多種應用場景。
當AI遇上工程機械:
釋放產業數智化潛能
坐在辦公室,工程師通過電腦,借助鍵盤或手柄等設備,便能遠程操控礦場上的挖掘機進行施工,甚至一人可同時操作多臺挖掘機。
自動裝車、自動導航、自動挖溝、點哪挖哪,借助工業級數字孿生場景,礦場挖掘現場的實況盡在工程師掌控之中。這樣的未來生產場景,在網易靈動已習以為常。
“工程機械+AI”是網易靈動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將游戲中積累的數字化和AI能力成功遷移至挖掘機、裝載機等工程機械產品上,使其具備遠程操控、云端計算及智能化能力,從而實現自動化作業目標。
“網易靈動的核心競爭力,源自其‘工業大模型+游戲化AI技術’的雙軌創新體系。”楊新偉稱,以自研的工業大模型為基礎,結合游戲領域積累的AI技術和AOP(面向智能體編程)框架,網易靈動實現了機器人從“機械執行”到“自主決策”的跨越式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網易靈動將游戲中的低延時音視頻傳輸技術應用于遠程操控系統,操作者可通過AR眼鏡、手柄等設備,以“游戲化交互”方式指揮數百公里外的礦山機器人作業,誤差控制在厘米級。
網易靈動技術負責人陳贏峰向記者介紹,網易靈動在物理仿真方面積累了大量技術,尤其是在仿真器與物理世界的連接方面。“在物理世界中,蘋果受壓會產生形變,但在仿真器中,蘋果會變成剛體,無論怎樣拉扯都不會破碎。要讓仿真器中的蘋果產生形變,需要一定的柔性仿真技術,這正是網易靈動所擅長的。”
這些技術的融合不僅提升了效率,更化解了傳統工業中“安全、成本、精度”難以兼顧的問題。“在某大型露天礦山項目中,網易靈動挖掘機器人實現了連續24小時不間斷自動化作業,日均挖掘任務達5000多立方米,極大加快了生產進度,同時降低了人力成本。”楊新偉說。
賦能千行百業
構建技術普惠生態
2024年11月,網易靈動與徐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方面深度融合,為解決生產協作需求提供全新方案。在此次合作中,雙方率先發布攪拌站場景無人裝載機“黑燈工地”產品,以及露天礦山場景挖掘機一人多機“牧羊人”模式產品,推動工程機械行業的智能化發展。
在此次發布的“黑燈工地”場景中,裝載機器人可在無人且全黑環境下自動化運行,實現24小時不間斷生產。目前,網易靈動“黑燈工地”已落地上海臨港攪拌站、104國道攪拌站、甘肅路橋集團等項目。該方案生產效率可達傳統站點的120%,能源消耗降低15%,綜合運營成本節省30%,將人從高危機械操作中解放出來,保障作業安全高效。
網易靈動與徐工還發布了挖掘機器人“牧羊人”模式,操作員可同時管控同一場景中的多輛機器人,可設置任務、監控進度,并接收裝車、碰撞等預警,以便及時處理問題。該模式已在石灰石礦山、露天煤礦得到驗證,生產效率提升90%—120%。
2024年12月,網易伏羲具身智能解決方案正式發布。該方案的發布標志著網易伏羲多年的技術積累與創新探索邁入新階段,也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截至目前,網易的技術創新已滲透至50余個實體經濟場景,并在多個領域打造出標桿項目。
“只要在一個場景中打通技術鏈路,后續我們就能在更多高價值場景中不斷復制。”楊新偉稱,“除此之外,我們還會向合作伙伴開放網易伏羲AI相關技術和模型,讓他們將這些技術應用于更多場景。”
從游戲中的AI角色到礦山中的靈動機器人,網易伏羲證明了虛擬技術與實體經濟并非相互獨立,而是相互驅動的雙子星。其通過“技術—場景—生態”的三級跳,不僅讓新質生產力從概念走向實踐,更探索出一條以人機協作為核心、以數據智能為紐帶、以產業升級為目標的創新路徑。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當下,網易的實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