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保障消費者金融權益需與時俱進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李穎超2025-03-14 06:46

證券時報記者 李穎超

在2025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多家商業銀行及消費金融公司紛紛行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措施,強化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針對當前非法中介假冒維權、利用AI新技術詐騙等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金融行業正將其納入宣教重點內容中。

隨著金融創新步伐的加速,諸如結構化理財產品、智能投顧等復雜且多元化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應運而生。此類產品與服務橫跨多個領域,專業性高、復雜性大,使得普通消費者難以全面洞悉其潛在風險。信息不對稱問題加劇了消費者決策的難度,更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利用信息優勢實施欺詐行為,嚴重威脅消費者的財產安全與心理安寧。

AI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催生了一系列新型侵權行為,如部分貸款機構利用AI技術偽造用戶信用資質,變相抬高貸款成本;催收機構則運用AI技術偽造通話錄音,對消費者進行惡意催收。若金融機構未能有效實施數據保護措施,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也將面臨被非法獲取利用的風險,進而引發一系列詐騙案件。

非法中介代理維權和非法薦股等現象也呈現出新的特點。不法分子利用AI技術深度偽造證據、篡改交易數據,為消費者提供虛假的維權服務,從中牟取暴利。非法薦股活動則變得更加隱蔽、技術化、產業化,部分團伙甚至形成了“引流—薦股—收割”的完整產業鏈,與場外配資、虛擬盤等聯動進行詐騙,嚴重侵害投資者的財產安全。

近年來,我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取得長足進步,但面對上述挑戰,全面保障消費者金融權益的行動亦需與時俱進。全面保障消費者金融權益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政府、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及消費者四方合力,共同推進。通過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提升監管科技效能,強化消費者教育及風險意識,同時促進行業自律與協同發展,逐步解決當前面臨的痛點難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優質的金融服務。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日本午夜免a费看大片中文4 | 亚洲精选AⅤ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aⅴ专区 | 中文字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专区 | 香港三日本少妇三级人妇9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