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股東突擊無償贈與再現,這樣“保殼”不是長久之計
來源:界面新聞作者:吳治邦2024-12-25 14:15

在最嚴退市新規下,又到一年一度的上市公司保殼季,除了出售資產、并購資產等方式,股東突擊無償贈與也在年底不斷涌現。ST起步(603557.SH)12月23日晚間公告顯示,為支持和推動公司長遠發展、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控股股東湖州鴻煜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自愿贈與公司現金資產人民幣1億元。

ST起步長期問題纏身。公司2020年度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2024年4月27日,會計師事務所又對公司2023年度內部控制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僅1.78億元,凈利潤-5592.63萬元,扣非凈利潤-5842.13萬元,2024年三季度期末公司歸母凈資產376.62萬元。如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的利潤總額、凈利潤或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或公司業績繼續虧損導致2024年末公司凈資產為負,公司股票將觸及退市風險警示。

上述信息來看,ST起步的凈資產處于為負的邊緣,如四季度繼續延續三季度的虧損,ST起步難免觸及退市風險警示。相比于中小股東幾萬、幾百萬的盈虧,上市地位的維持對控股股東有著以“億元”為單位的價值,這也解釋了控股股東突擊贈與公司現金的動作。

那么,應當如何看待此種現象?個人認為,控股股東的慷慨解囊對上市公司固然是好事,也有利于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但也存在著某些方面的隱患。

首先,資本市場的決策自然是以利益為導向,付出的越多,想得到的就越多。雖然暫且不宜揣測控股股東未來的動作,但考慮到控股股東付出如此多的代價,自然會產生從資本市場攥取更多利益的心態,而這種心態一旦失衡,就容易產生違法違規的動機。

其次,從上市公司長遠發展以及中小股東的長期利益來看,類似于ST起步這樣的上市公司,想要長久在資本市場存續下來,需要的是長期穩妥的經營。公司自2020年以來,已經連續四年凈利潤為負,累計虧損逾15億元,且迄今沒有改善的跡象。在如此糟糕的業績表現下,自然難談股東回報。

另外,考慮到到多數上市公司被控股股東控制的現實,股東慷慨的將1億元現金贈與上市公司,只是賬面好看,廣大中小股東并不能直接受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公司想要長久在資本市場存續下來,無疑需要能長期穩定經營的資產。就ST起步這個案例來看,公司雖然有部分財務及資本的動作,但連續多年沒有新業務的拓展,且2020年-2023年期間有虧損逐步擴大的跡象。因此,如ST起步自身經營未作改善,年年都會面臨保殼窘境。

需要指出的是,ST起步不是孤例。12月17日晚間,寶鷹股份(002047.SZ)公告稱,收到公司第八屆監事會監事長、股東古少波出具的《捐贈函》。古少波為支持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擬向公司無償贈與現金人民幣4000萬元。

12月19日晚間,建藝集團(002789.SZ)發布了《關于公司無償受贈股權資產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司5%以上股東劉海云先生及其100%控股的深圳市建藝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將合計持有的廣東建藝石材有限公司77%的股權無償贈與建藝集團。

突擊贈與資產等保殼方案,無疑是對退市規則的規避。監管部門制定相關政策,自然是希望完成市場的優勝劣汰,而類似于“贈與資產”等突擊保殼的現象不斷涌現,自然會讓政策的威懾作用有所降低,也難以完成問題公司的出清。因此,監管部門也有必要對部分不正常的保殼動作予以關注,即使當前讓其保殼成功,也要督促相應的公司給出改善經營的措施。

總的來說,類似的“贈與資產突擊保殼”,不管是對全體股東或是監管部門來說,都不應當是常態,上市公司不應當總是為保殼而絞盡腦汁,而應當回到回報股東、回饋市場的良性道路上來。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高清aⅴ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精品在线专区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精品 | 伊人麻豆影院青草国产 | 日本在线高清不卡免v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