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夢(證券時報版權管理專員)
隨著國家推行循環經濟政策,線上二手交易業務模式逐漸興起,二手奢侈品市場也應運而生。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發布的《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顯示,中國二手閑置物品交易規模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近3萬億元,其中二手奢侈品市場占據了顯著份額。
二手奢侈品市場誕生,也為二手奢侈品電商發展提供了機會,國內二手奢侈品產業龍頭平臺已經顯現。比如紅布林、只二、胖虎、妃魚等交易中介平臺,紛紛獲得資本青睞,先后獲得新一輪融資。“寺庫”公司是最早開展二手奢侈品市場交易的,已實現納斯達克上市。
二手奢侈品產業的飛速發展是有原因的:
第一,“互聯網+二手”模式的發展。國家在《“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中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近幾年倡導的循環經濟也正一直推動著二手市場的良好發展趨勢,同時也提升了公眾的綠色環保意識,改善了人們的消費方式。
第二,奢侈品一級市場份額縮減。近期,Gucci母公司開云集團(kering)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財報:Gucci在2024年一季度的收入約21億歐元,同比下降18%。LV母公司LVMH集團也發布了2024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集團整體銷售額同比下降2%。美國市場的疲軟與中國市場的理性造成了對奢侈品一級市場的消費降級,造成一級市場份額逐漸縮小。作為替代,消費者更愿意選擇其二級市場交易。
第三,消費群體的年輕化。調查顯示,90后和千禧一代逐漸成為奢侈品消費主力,占到其總消費群體的50%、貢獻46%的市場規模。高性價比的二手奢侈品產品市場結合線上電商,更加符合年輕人的消費偏好和消費調性。
第四,投資價值的顯現。產品的稀缺性決定了產品的變現價值,奢侈品本身的品牌價值以及限量款的銷售戰略賦予了一定的投資價值。而今參與二手奢侈品消費的年輕群體已然把其當作理財產品,更在乎其投資屬性。比如有用戶通過在紅布林平臺轉賣一條Chanel金色雙C復古項鏈,凈賺37264元。對消費者來說,二手奢侈品除了能夠用超高性價比獲得高凈值產品之外,還能額外獲得投資收益,這使得消費者傾向于通過二手奢侈品市場獲得雙向滿足。
以前,二手奢侈品市場經營模式僅為單一的B2B模式或者是單一的C2C模式,而現在二手奢侈品市場已經產生多種模式相結合,并且通過更加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來高度地鏈接消費者,為市場打開更多機會。
現如今,二手奢侈品電商市場的上下游產業鏈已經完成了產品-客戶-服務-產品的閉環。其中商品鑒定、定價、倉儲管理、物流售后等環節在二奢市場的交易中都非常重要。市場的逐漸擴大,其管理與運營流程也更需要標準化與系統化。比如妃魚公司通過建立自己的SaaS系統,首次實現了二奢行業對箱包產品品質數據的智能化評估,提高了交易效率。
此外,二手奢侈品市場打開了一個新的客戶市場——私域流量客戶市場。所謂私域,是相對于公域來說的,指品牌擁有可重復、低成本甚至免費觸達用戶的場域,是獨立于第三方的可擁有的客戶資源。私域的特點就是可控性,所以通過私域對新老客戶的管理有著重要作用。線上線下并行的管理方式能夠給銷售帶來更好的長尾效應,更緊密地維系客戶關系。
不過,貨源真假方面也一直是二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痛點。目前二奢平臺一般通過第三方鑒定機構給消費者出具鑒定保證,而其中產生的服務不透明,價格缺乏標準,監管不完善等因素,都會導致消費者對貨源的不信任。
循環經濟的深入人心,為二手市場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驅動力。但同時,完善產業鏈架構體系以及利用區塊鏈等高新技術進行更加系統化、標準化的管理是未來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的必經之路。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